衡阳市农机局谈抓好农机推广服务促进农业春耕生产的成效及问题
13.03.2015 11:58
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
一、措施及成效
一是着重做好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和补贴资金申报工作。结合全市农机化发展实际和农机装备结构调整需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农民购机需求进行认真摸底调查,做好适合该市水稻全程机械化和丘陵山区经济作物的农业机械补贴目录申报工作,科学预测今年补贴资金需求,切实保证关键作物、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农机化发展的需要,使更多农民都能够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目前,我市生产的32个农机产品列入国家和省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全市已争取购置补贴资金5000多万元。该局通过举办的十万农机闹春耕暨万台农机下乡活动,1100多台(套)农机已配送到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
二是着重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按照“小、精、坚”全程机械化要求,全市农机合作社在购买农机装备时,水稻生产中的机耕、机插、机收、机械植保、机械转运、机械烘干等六个环节都应该满足全程机械化要求。结合衡阳市“一流转五服务”政策,今年在全市7个产粮县市都建立了1-2个万亩以上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重点解决水稻主产区的机械化机插、机烘技术的示范推广。科学调度全市265个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春耕生产,指导农机合作社跨区作业的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新增流转土地面积7.5万亩,签订了早稻机耕、机插作业服务合同面积分别达到了251.3万亩、90.2万亩。
三是着重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工作。机育秧是实现机插秧的主要技术节点,我们与农业部门紧密合作,共探索出了三种机育秧方法,即低拱小棚、大棚育秧、工厂化育秧,成功破解机育秧“瓶颈”,张硕辅副省长向全省推介我市成功经验。今年,该局将继续建立农机农艺协作攻关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将机械适应性作为育种、种植推广的重要指标,从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到使用都注重农机农艺融合。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市已定集中机育秧面积12.5万亩,可机插早稻大田面积110万亩。
四是着重强化农机安全使用监督管理工作。从3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机安全隐患集中整治与年度检审活动,重点查处“无牌、无证、无检验”的“三无”拖拉机作业。同时,组织农机技术骨干和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深入到村镇和农机户家中,帮助农机户检修和保养农机,宣讲农机安全知识,年审牌证管理机械,不断提高农民安全意识,确保春耕农机安全生产。截至目前,全市已年审、检修各类机具1.1万台(套)。
五是着重构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机械深松、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指导广大农民积极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努力提升春耕备耕科技水平。全市农机管理工作人员深入农机经销网点,督促农机销售、维修网点做好春耕备耕期间各类农机具、零配件等农机物资的供应。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春耕期间农机打假工作,净化农机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截至目前,全市已销售农机2500多台(套),推广新型机具1300多台(套)。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推广意识不强。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新技术与农艺新技术相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当前人们对农艺、农机技术融合推广意识不强,而且在机插秧、机育秧中农艺与农机技术不协调,导致机插后秧苗返青慢。
二是农村农机推广发展不平衡。尽管目前全市各乡镇都设有乡镇农机站,建立了农机推广公共服务体系,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同一政策各地执行力度不一,加上地域差异及经济条件因素,造成了许多乡镇农机技术推广普及不到位,特别是丘陵山区的乡镇,极大影响了当地农机技术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三是推广与服务不协调,重推广轻服务。当前全市农机部门普遍存在重推广轻服务的工作倾向,比较重前期、轻后期,注重引进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而忽视后续技术的应用、改进提高、维修保养、信息反馈等的服务工作。同时,衡阳市农村机耕道建设也严重滞后。据测算,目前全市机耕道缺口约在1万公里以上,农机普遍面临着“出不了门、下不了田、回不了家”的难题。
四是现代农机流通体系不健全。目前,衡阳市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基本靠乡镇农机推广站,但乡镇农机推广站缺基地、少设施,培训能力弱,农机维修缺网点、不规范,农机损毁得不到及时维修,影响作业效益。在农机化先进的地市,每个县市基本建成了1—2个集农机销售展览、维修(保养)、配件(仓储物流)和信息服务(商务合作)等“四位一体”的区域现代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目前,我市还没有一个区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
三、工作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推广的专业很广阔,涉及到大农业的方方面面,有农机、农技、水利、农业环境等多个专业,只有协调发展,互相融合,才能做到农业技术相互衔接,加强农机与水、肥、种、药等因素协调作用的机理研究和推广,组织引导农民统一农作物品种、播期、行距、施肥和植保,才能有效普及推广农机新技术,通过农机实现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要求,才能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
二是注重地区差异性推广服务工作。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人力、资源及地域特点等情况,密切联系实际,深入农民中征求意见,全面考虑,科学编制农机推广程序和方法步骤。在推广新机具新技术的同时,后续的服务工作也要迅速跟上。要及时收集用户反馈信息,更新观念,改良不足,快速把新机具新技术转换为生产力。
三是健全农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市县农机推广机构和基层乡镇农机站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农机科技推广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创新机制,逐步构建充满活力的多元化新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培训等服务。同时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市农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在粮食生产农业项目中对水稻全程机械化建设要重点倾斜,推进农机化大发展,重点实施农机作业补贴、农机化示范项目、机耕道建设等一批农机项目工程。
四是建立区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根据省经信委、省农机局关于《湖南省农业机械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的文件,全省将建设湘南、湘北等5个区域中心农机机电专业大市场(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应抓住机遇,兴建区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农机4S店),该中心是集农机销售展览、维修(保养)、配件(仓储物流)和信息服务(商务合作)等“四位一体”服务流通综合公司,每个县市急需建设1个标准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健全衡阳市农机流通体系,提升农机社会服务功能。(衡阳市农机局)
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
13.03.2015 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