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市农机部门拓领域,抓融合,提升农机化科技支撑能力。一是以“科技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全市共组建农机化科技小分队34支,组织技术人员166名,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72期、科技赶大集22次、现场会23次、科技入户入社500余次,开展咨询服务8000余次,培训农民6000人次。示范推广新技术53项、新机具800余台(套),发放技术资料3.7万份,服务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共计200余家,使1万余农民受益。二是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引领和支撑作用。去年,新增市农委和市科委项目4项。市农机推广总站、鉴定站和研究所共组织实施了8个市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建立试验示范基地58处、科技示范户303户;制定技术规范12项,引进技术19项、新装备202台(套);推广面积达到2.57万亩,新增经济效益676.71万元。各区县自主承担的项目共41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水平呈现出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如:农财两部的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分别静海、武清、宝坻和宁河顺利实施完成;津南承担的市级设施农业物联网环境智能控制与管理项目通过验收;宝坻实施了水产养殖数字化智能化智能增氧技术示范;武清扎实推进果蔬设施生产要素智能化精准监控技术;北辰引进示范了设施蔬菜物联网技术。三是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与市农科院在武清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召开农机农艺融合对接活动,积极搭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应用的平台。四是加快推进推广体系建设,宝坻、静海、武清和北辰实施了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机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力促进了我市现代都市型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