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持续开展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补齐城乡一体化发展短板

18.04.2016  10:24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16-04-17   
   
   
   
  “几年前,村里有个小伙儿相了个对象,姑娘父母来认亲。谁承想,雨后村路泥泞,车愣是没开进村。姑娘母亲撂下狠话,‘闺女就是一辈子不嫁,也不能来这受罪。’”静海区陈官屯镇吕官屯村党支部书记王文生说,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全村人。


  说起以前的村容村貌,困难村村民们都有着深刻的感触。而相比村容村貌,更让村民着急的是,薄弱的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干瘪的腰包。


  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不能让一个老乡掉队!


  为彻底改变落后村面貌,有效解决村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补齐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短板,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于2013年在本市全面开展,从市级机关、市属企事业单位选派的1026名驻村干部组成342个工作组,对500个困难村进行结对帮扶。去年9月,各单位选派972名干部组成第二批328个工作组,接力开展帮扶工作。同时,各涉农区县还开展区、镇等多级帮扶,形成帮扶合力。


  日前,记者先后来到宁河区、宝坻区、蓟县、武清区、静海区,走访了部分困难村,记录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探析帮扶的做法和经验,真切地感受到从田间地头和村民脸庞上升腾的希望。


  “输血”            村居环境美起来


  “吕官屯村这几年修的路,超过了前三十年修的路。村里还专门修纂了村史。”如今,再提起自己的家乡,村民们心中都是满满的自豪。这样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几乎是每个困难村的蜕变写照。这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村民们由衷点赞。


  华灯初上,蓟县上仓镇南孙各庄村里传来阵阵锣鼓声,仿佛过节般热闹。走近一瞧,原来是村民们正在扭秧歌。“以前吃完晚饭,不是看电视就是打麻将,很少出来。”村民耿淑杰告诉记者,“自从村里装上路灯,别提多亮堂了。一到晚上,村里的男女老少全都出来活动活动筋骨。村里变美了,咱们这心气儿也高了。


  围绕“六化六有”建设标准,各帮扶单位共投入资金4.8亿元,完成基础设施项目2343个,硬化村庄道路365万平方米,增设修缮照明设施2.1万处,栽种树木56万株,修建公厕563个,治理坑塘1.4万亩;新建改扩建党员活动室227个、农家书屋196个、便民超市121个、村卫生室123个、村邮站86个、健身广场246处……


  “造血”            农村经济强起来


  发展的后劲,是检验帮扶效果的重要指标。


  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瞿阝村,一簇簇绿色麦苗正拔节生长。在“高品质香味葡萄种植示范基地”50多米宽的连体大棚里,竖起一排排葡萄架,栽满“巨玫瑰”。


  村党支部书记张宝军说,“过去,我们村一直种大田,冬小麦、秋玉米,一亩地也就赚个千八百块钱,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帮扶组帮村里确立了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新方向,支持村里先后整合二百多亩土地种植香味葡萄,还成立了金河滩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走进村南金河滩面粉有限公司,6台全自动石磨面粉机正在轰鸣,小麦由3米见方的储粮池自动进入洗粮池,吹出土石、磁选金属、润粮仓加湿、二次洗粮机清洗、碎粮机破碎……石磨机组两次研磨后,面粉与麦麸分离,包装机开始灌装。


  天津食品集团驻村工作组组长孟建民介绍,工作组翻新废弃厂房,建起这家石磨面粉公司,为的就是让一产二产融合发展,发挥村里传统种植作物小麦的优势,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面粉的品牌就是‘丁家瞿阝’,这个月就可以投产,每天全员开动可生产面粉4000公斤,石磨面粉售价是普通面粉的3倍左右,年销售额保守估算五六十万元。


  资金帮扶、产业帮扶、科技帮扶、人才帮扶,2013年8月起,全市结对帮扶工作多管齐下,根据困难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扶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襟带潮白河碧水,紧靠黄庄洼水库,西与京津新城隔河相望,南面千年古渡小辛码头近在咫尺……宝坻区林亭口镇白毛庄村借助自然优势,打造起旅游特色村。“从‘零基础’开始,如今村里已发展到九户农家院。潮白明珠、芦花圣境、葡萄庄园、渔耕人家,游客络绎不绝。”百利机械装备集团驻村工作组组长田军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