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市中小企业工作回顾

02.03.2015  14:36

2014年,天津市中小企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信部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作风建设,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扎实推进万企转型升级、民营经济、楼宇经济、区县重大项目、示范工业园区、服务体系等重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 中小企业总量扩大,效益显著。全市中小企业超过24.98万户,新注册5.35万户;全年实现税收2036.38亿元,同比增长15.79%,实现外贸出口额156.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8%。 二是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贡献突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55.94万户,新注册12.95万户,其中民营企业达22.72万户,新注册5.2万户;民营经济全年实现税收1202.92亿元,同比增长15.93%,占全市41.51%;实现增加值698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5.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三是 民间投资活力激发,增幅加大。民间投资全年达6743.68亿元,增长32.1%,占全社会投资57.9%。 四是 区县工业势头强劲,拉动明显。区县规模工业全年实现总产值10013.2亿元,增长15.4%,占全市规模工业35.66%,对规模工业贡献率达70.31%。

一、2014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万企转型升级扎实实施。 一是 健全工作制度机制。建立了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帮扶工作组和各县区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制定了考核办法。宏江副市长每月组织召开区县现场推动会,采用区县交流和点位点评相结合方式,推动重点工作。 二是 细化具体路径和操作方案。提出了技术改造、专精特新、专利引领、管理提升、战略新兴产业转型、现代服务业转型、培育电商、关停淘汰、兼并重组、楼宇全面提升、园区转型升级等十一条子路径,协调市有关部门落实责任分工,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认定标准。 三是 开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网络平台,随时掌握分析各区县和每家企业的工作进展,实现了企业录入便捷化、政府跟踪实时化、动态监测可视化的管理服务功能。 四是 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协调13个市有关部门制定26个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编印汇编万余册发放企业,开展了系列政策培训活动,确保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扶持到位。共运用3.19亿元市级财政资金,支持了680个纳入万企转型升级计划的企业,其中市中小企业局安排1.18亿元资金支持了214个企业,包括运用3300万元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了111个“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运用8522万元郊区县工业技改专项资金支持了103个技术改造项目;协调市科委、市工信委等部门拨付2.01亿元支持了460多家企业。滨海新区和各区县也投入11.59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了2706家企业和园区转型升级。 五是 开展千家企业重点帮扶活动。市有关部门、各区县分别对市级300家、区级700多家企业进行重点帮扶,为企业讲政策、送服务、解难题,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六是 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按照“抓两头促中间”、“树典型促带动”的工作思路,发掘了各路径的先进做法和特色亮点,重点选取百家成功转型升级企业,与高等学院合作,帮助企业撰写典型案例,加快推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转型升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市申报三年行动计划的企业和载体已达13840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已录入12482家,已推动7132家企业实施了8302个转型升级项目,分别达全年计划的158.49%和172.06%,其中有5841家完成了6902个项目,完成年计划的129.80%和143.05%。首批提升的18个楼宇共计投入58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软硬件水平明显提升,税收同比提高40%以上。全市16个区县均已提前完成全年企业转型升级计划任务。

(二)民营经济工作有力推动。 一是 制定了年度工作要点。提出了民营经济五个方面30项重点工作,其中牵头负责14项、配合开展13项、协调落实3项。 二是 健全了制度机制。制定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机制,督促16个区县、61个市有关部门健全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完善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考核办法,开展了2013年度区县民营经济工作绩效考评。 三是 加强了政策措施完善落实。推动36个市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制定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27号文件”的配套措施,编印了万余册政策汇编,向广大企业发放;组织开展80多场政策宣讲活动,培训企业管理人员9000多人次。 四是 实施了民营大企业集团培育行动。制定18条扶持政策和6项推动措施,对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驰名商标等28家企业落实了4720万元奖励资金。 五是 搭建了民企与国企、外企对接平台。会同市国资委等部门推动民企与国企100多个项目对接,支持民企参与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66户放开搞活的国有企业中,有七成与民营企业合作;会同市商务委组织民企与外企开展了对接洽谈。 六是 开展了系列督查调研活动。在市领导倡导率领下,会同市有关部门开展了科技民营企业调研、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调研、各区县工商联和民营办系统民营经济观摩交流等活动;配合市委督查室对130多家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对照五个方面问题提出了18项改进措施;开展万户民企问卷调查,通过第三方评估“27号文件”落实情况,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服务环境。

(三)企业发展环境有效改善。 一是 圆满完成立法工作。《天津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宣传贯彻好该条例,及时在网上发布,并印制5万册单行本,向广大企业发放。 二是 深入开展法律服务。编辑《中小企业法律服务案例集》,免费发放企业,组织开展法律咨询、培训、法律大讲堂、“律师进企业,牵手共发展”等活动,运用财政资金鼓励支持法律服务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组织申报国家级示范平台、创业环境改善、服务体系建设等45个项目,获国家扶持资金7240万元;评定10家市级示范平台、30个创业环境项目,落实扶持资金1300万元;加快了国家级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 四是 改善企业融资服务。利用市财政资金并争取国家资金共105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搭建融资对接平台,与建行合作推广税务贷等创新融资模式,组织企业参加动产融资、上市挂牌培训对接等活动。 五是 加强小微企业运行监测,定期跟踪监测2000余家小微企业,撰写监测分析报告,督促落实小微企业政策。 实施“圆梦津城”系列工程。开展中小企业人才培训4万人次;开展全民创业大赛等活动,搭建创业要素对接平台,激发全民创业活力。 七是 开展合作交流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第八届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和第十一届中博会,充分展示了我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优秀成果。

(四)园区载体功能明显增强。 一是 推动示范工业园区调整规划和产业定位。会同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等部门完成天津华明工业区等8个园区更名和产业定位调整,及西青学府工业区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和上仓工业区产业定位调整,提升园区承接京津冀一体化优质项目载体功能。 二是 加快拓展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拓展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资金1.82亿元。29个园区拓展区新建成“七通一平”面积累计达80.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累计达124亿元。其中20个园区已全面完成拓展区建设。 三是 启动园区转型升级。有51个工业园区申报转型升级项目,其中11个示范工业园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年税收增长达15%以上。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静海国际商贸物流园、上仓工业区完成了产业结构升级,宁河现代产业区、潘庄工业区纳入未来科技城建设。 四是 加快项目落户建设。31个园区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990个,计划总投资9497.58亿元,已开工项目2537个,开工率达84.8%,竣工投产项目2034个,竣工率达68%,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564.92亿元。其中,新引进项目38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入860.11亿元。 五是 加强安全生产与大气污染防治。组织开展园区安全生产检查,各区县、园区共出动1358组次、6440人次,检查企业8430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13673项,投入整改资金607.12万元。推动实施园区“四清一绿”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水处理设施5个,完成锅炉改造16座(20台)。 六是 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31个园区注册企业达8668家,比上年末新增1026家,其中驻区企业2938家,共吸纳就业29.66万人,同比增长22.7%。31个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325.95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利润261.69亿元,同比增长10.3%;上交税金143.49亿元,同比增长28.4%。

(五)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 大力开展民企招商工作。会同市合作交流办、市工商联等部门开展“2014天津外埠行”、“全国知名民企天津行”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民企贸易投资洽谈会,共推进民企项目352个,总投资额3044.2亿元,苏宁集团、农夫山泉、深圳华南城等138个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额1730.4亿元,其中民企500强投资项目18个,总投资额409亿元。 二是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借重首都资源。吸引北大资源、清华纳威华瑞、北大天远三维科技等300多个项目落户园区,吸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联众互动网络、北京迪信通商贸等首都项目220个入驻亿元楼宇,并积极推进北汽集团汽车零部件基地、奔驰汽车零部件基地、德国欧文托普中国总部等项目,在谈借重首都资源项目600多个。 三是 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组织各区县、园区赴上海、广州、福州等地拜访知名企业、行业协会,共举办200多场招商活动,对接洽谈客商6000多人,洽谈项目400多个。引进了智美中国、久泰诺创、普南仓储设施、北京绪星实业集团总部等项目,并积极推进慧聪网、一号店、上海佳程等项目。 四是 夯实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加强招商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全年培训区县、园区招商人员200多人次,并通过挂职锻炼、专题讲座等形式,培养了一批招商人才,充实加强了招商队伍。策划拍摄了天津民营经济招商宣传片,推动我市开展全国知名民企招商引资工作。示范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新增实际到位额737.4亿元,比上年增加22.9%。

(六)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加快。 一是 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确定全年区县重大项目投资490亿元、新增竣工投产110个的工作目标,分解到季度,落实到区县,坚持月度跟踪督导,重点走访服务,协调解决问题。 二是 加快推动竣工投产。980个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10亿元,累计投资5780亿元,投资率达93%;新增竣工投产项目112个,累计竣工投产919个,竣工投产率达93.8%,均超额完成年计划任务。 三是 力促重点推动项目开工。新推出四批182个重点推动项目,计划总投资673.3亿元;累计六批317个,计划总投资1225.7亿元。六批重点推动项目新开工135个,累计257个,开工率达81%,完成投资386.3亿元,累计630.5亿元,投资率达51.4%。 四是 着力抓项目储备。积极储备第七批重点推动项目,计划2015年一季度正式推出,这些项目将为区县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

(七)楼宇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 加大跟踪服务和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对首批达标的94个亿元楼宇项目跟踪管理,防止税收、服务、品质下滑;协调落实第三批亿元楼宇项目的市级财政补贴资金7900万元;制定“亿元楼”验收标准,实施对实现“亿元楼”目标的物业服务企业奖励政策,推动提升楼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二是 精心打造重点“亿元楼”。推动市重点扶持的亿元楼宇项目加快提升载体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引进优质企业,有效提高了楼宇单位面积税收贡献率。前三批164个亿元楼宇项目全年实现税收294.8亿元,同比增长26%,2014年新增入驻企业3398家,累计达1.96万家,从业人员达21.8万人,税收超亿元楼宇已达123个。第二批34个亿元楼宇项目顺利完成三年税收超亿元目标,全年实现税收67.7亿元。 加强重点楼宇项目培育。推动新一批亿元楼宇项目,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确定了第四批50个亿元楼宇项目。 加快各类商务楼宇发展。引导商务楼宇明确产业定位,发展特色楼宇,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企业集聚发展。全市运营商务楼宇已达707个,全年楼宇经济实现税收459.2亿元,税收超亿元楼宇达到162个。 实施“百村楼”工程,配合市农委、市财政局组织百村商务楼宇项目申报,支持薄弱村发展楼宇经济,改善民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