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农村土地流转惠利于民
2015年,天津涉农区县继续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流转后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精品农业,促进了本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零一五年,北辰区双口镇后丁庄村在流转后的土地上建设了两栋单体面积一万平方米的阳光连栋温室,大面积繁育北方市场稀缺的无花果树苗,发展精品农业。数九寒冬,北辰区双口镇后丁庄村无花果种植基地里一番忙碌的耕作景象。二代节能温室里,无花果树刚刚进入休眠期,正是冬季管护的时候,树歇了人不能歇,村民们紧锣密鼓地剪枝、追肥,为来年打基础。冬闲变冬忙,这是后丁庄村统一流转土地,发展无花果特色种植业的新气象。正在忙碌耕作的村民张永明说:“过去冬天时候在村里,你就哪有太阳哪‘猫’着去,农业冬天能干嘛?现在我们这冬天干点活是给无花果打基础,再一个月月还得开工资呢!”
后丁庄村地处北辰区西部偏远地区,有耕地三千五百亩,曾经以玉米、大豆、棉花等大田作物种植为主,村民们一年到头忙活下来,一亩地收入也不过一千块钱。二零一二年,后丁庄村“两委”班子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工作,在流转后的土地上建设了三十多座二代节能温室大棚,引进六万棵无花果树苗统一发展种植。后丁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江说:“如果说土地在农民手里边,每家二亩地三亩地,农民收入基本就是在几百块钱,好的上千块钱。如果村集体能够把大伙的地集中在一起,发展现代化规模种植,所以咱就要试试。一开始流转的时候,困难也比较大,因为土地都在村民手里,延包三十年不变,只有靠政策才能让他积极地把土地入进来。怎么办呢?就开始补偿入股的形式,一年我们村集体保证你有一千块钱的收益每亩地,然后你可以到合作社工作,可以拿到固定工资,到年底还可以享受固定分红,就这样当年有一大部分村民就都流转了。”
二零一四年夏天,后丁庄村的无花果树头一年进入产果旺期,就以每斤三十块的高价畅销市场,还吸引了大批京津地区的游客前来采摘尝鲜。张立江说:“通过这两年多可以说成功了,农民收益也提高了,接待的采摘游客也越来越多了。二零一二年的时候村集体收入只有两万五,二零一四年发展到了三百万元的收入。”
土地流转不改变农民承包地的性质,农民仍然拥有承包权,只是转让使用权,流转后的土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通过土地流转,大批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移从事二产、三产,收入翻倍增加。后丁庄村村民张永明曾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全家人的收入只靠几亩玉米地。现在他不仅是无花果种植园的产业工人,而且在节假日他还是采摘游的导游员,收入增长明显,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现在这日子好多了,一个月我们全勤工资两千三,就等于我一个人二亩地一年的总投入,我没想到!我们这里有一句话就是“科技兴农,无花有果,勤劳致富。”
2015年,本市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后,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节约了生产成本,也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静海县大邱庄镇岳庄子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之后,流转土地实行规模化生产。农耕时节,大型农用机器奔驰在农田中,近3000亩地,6个人就全干了,节省了劳力,解决了以前五百亩土地常年撂荒的难题。岳庄子村党支部书记王福忠说:“土地规模经营以后再也不是一家一户了,统一耕、同一种,大面积地播,村里全都实现的是机械化。以前老百姓要去锄地,现在不用了,犟上之后,一直到收割,还是机械。”
土地流转后,农业生产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静海县大邱庄镇津美街以前就没有生产过蔬菜,土地流转后,他们在3000多亩地上建设了700个蔬菜种植大棚,每天都产出大量新鲜蔬菜,村主任张延林说:“土地流转后,我们统一生产,农药、施肥、农业机械统一使用,这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不可比拟的。像西红柿一天上市上万斤,你说要多大的量,我们采摘走,可以采摘三个月。我们现在是七百个棚,可以源源不断的供给,我们自己也感觉生产有信心。”
土地流转后,最直接受益是流转土地的村民。宁河区小闫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后,建设农业产业园,吸纳村民就业。村民除了获得土地租金外,在农业产业园里就地打工,每年还可收入一万多元。小闫村党支部书记刘俊仕说:“通过合作社以后,人均收入在原来一万二、三千块钱,今年两万七、八(千块),整体翻了一番。”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商业化生产趋势使得农业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开始出现适度流转需求,从而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本市通过在农户间流转承包地,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实现家庭经营规模的扩大,提高了原有土地的利用价值。目前,本市农业从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向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转型,大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主角,在土地流转中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进一步推动了本市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