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市农机化十大新闻

15.01.2015  11:50

1.市委、市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工作提出新要求。12月29日,市委书记孙春兰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大力发展农机装备产业”。11月21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提出要求:“到2017年,设施农业技术装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2.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任务超额完成。自2013年10月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启动以来,全市农机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采取领导带队、下乡进村、分片督查的方式,始终保持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高压检查态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6%,超年度目标2.6个百分点。其中,实现肥料化利用144万吨,饲料化利用26.7万吨,原料化利用9.13万吨,能源化利用10.16万吨,基料化利用0.01万吨。

3.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全价购机新模式。2014年是我市实行“自主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全价购机操作模式的第一年,通过充实补贴产品目录、优化制度设计、加强信息公开、强化纪检监督、延伸绩效考核等手段,确保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条不紊、安全有序地实施。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亿元(中央1亿元,市级0.3亿元),同比增长12%,使用1.0545亿元。全市新增各类农业机械8861台(套),新增农机动力13.32万千瓦,受益农户4795户。

4.农机化作业水平持续提高。玉米机收再创新高,达到85.3%,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水稻栽插环节机械化快速推进,机插率达到90%,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水稻机收率达到87.4%,同比小幅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达到85.29%,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5.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再上新台阶。2014年,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我市农机安全监理实现全面免费,累计免收农机监理规费100余万元。市农委印发《天津市农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监理工作的意见》,从农机监管职责、源头管理、执法工作、队伍建设、组织保障等方面,特别是在处罚裁量、公章使用、审批程序、票据管理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全市农机安全 “三率”水平分别达到90.3%、67.2%和86.4%,位居全国先进行列。

6.农田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效果明显。74万亩耕地深松及18万亩激光平地作业任务实施完成。由于在深松和平地作业环节实行了专项补贴政策,让这项蓄水保墒、抗旱防涝技术在我市得到了广泛普及应用,使30余万户农户受益。五年来,累计实施深松作业266万亩,激光平地作业57万亩,有效提高了耕地的水肥利用率,为农作物持续高产稳产夯实了基础。监测结果表明,农机深松30厘米以上可有效打破土壤因常年浅耕、浅旋形成的坚硬犁地层,使土壤耕层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蓄水保墒和防涝抗旱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农作物高产稳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7.以科技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题的农机科技下乡活动硕果累累。全市组建了34支农机化科技小分队和166名技术人员,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72期、科技赶大集22次、现场会23次、科技入户入社500余次,开展咨询服务8000余次,培训农民6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7万份。示范推广新技术53项、新机具800余台(套),服务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共计200余家,1万余农民受益。

8.我市农机行业获得多项殊荣。农机购置补贴再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优秀单位”,并通报市政府表扬。市农机推广总站完成的“畜禽舍空气电净化防病促生技术示范”项目获朗拓杯第一届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创新示范奖,天津勇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再获“精耕杯”三项重量级大奖。武清区孝联农机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农机手大赛最佳团体奖。蓟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郑桂玖被评为2014年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和市最美农技员称号,市农机推广总站薄克明获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9.大量农机新技术新装备引进我市。棉花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水稻直播技术及大葱收获机、大蒜收获机、无人遥控植保机、物联网智能装备、新型精量播种机等新技术新装备在我市开展试验,其中,玉米精量播种、水稻旱直播、大葱收获等机械化技术获得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的示范推广奠定基础。

10.农机化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多彩。我市农机部门组织了三期农机化报告会,并使之成为系列常规活动;组织了农机农艺融合对接座谈会、中日设施农业发展研讨会、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技术研讨会、保护性耕作技术研讨会、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发展研讨会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论坛等学术活动,起到了交流技术、培养人才、推动工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