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社会组织十件大事
【编者按】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中多处提及社会组织,为加强社会组织及其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倍受鼓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民政部、国家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帮助下,天津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继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在党的建设、创制创新、公益活动、综合监管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呈现了新气象。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天津社会组织联合会、天津社会组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选出天津市社会组织十件大事,以飨读者。
一、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政治功能显著增强
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及时整理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组织的论述,并借助网站、微信推送,集中举办专题辅导报告13场。编印口袋书1万册,做到市级社会组织全体党员人手1份。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及时收看十九大报告开幕会盛况,采取多种形式辅导学习、开展研讨。天津市清洁行业协会党支部召集全国各省市清洁行业协会负责人来津,特邀十九大代表、河南清洁行业协会会长——网红书记薛荣作十九大精神辅导报告,引起强烈反响。
落实市委要求,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两新组织工委安排,突出政治之训,4至5月份在市委党校对市级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进行第一次全员轮训,共6期900人,相关报道在《天津日报》头版“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专栏作为开栏第一篇刊登。市两新组织工委和市民政局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考评工作的通知》,强化社会组织日常规范化管理与建设。加大基层督查指导,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块资源共享的培训模式,实现优势互补。
二、出台我市第一个社会组织综合性顶层设计文件,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3月17日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8号文)。这是我市第一个社会组织综合性顶层设计文件。年内还制定出台了《天津市社会组织谈话制度(试行)》、《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若干规定》等配套文件法规6个。全市社会组织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培育发展与依法监管有机统一,增强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全年依规约谈150家社会组织主要负责人,给予依法撤销等行政处罚的45家,净化了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加强京津冀行政执法协作,建立联席会议和互学互鉴互联机制,促进了行政执法监察工作。
三、成功举办第三届天津公益行
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用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的要求,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体育局、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等主办单位,会同各区民政局精心安排并组织实施“迎庆十九大,19路展演”(16个区和3个重点领域)、“迎全运.健步走、公益行”、“协同帮扶、助力雄安”精准扶贫和天津首届“十大公益之星”评选、第三届天津公益行成果暨“公益之星”好故事集中展示等系列活动。活动历时5个多月,现场观众合计8000余人,通过新媒体现场直播、十大公益之星微视频、微信、微博宣传,收看点击达86万人次,30多家全国和本市新闻媒体发布重点报道200余篇。天津公益行广泛传播了天天公益、处处公益、人人公益的现代理念,构筑了交流互动平台,成为讲好天津故事、展示天津人民良好道德风尚的公益窗口与知名品牌,践行了十九大提出的“激励人们向上向善”要求,得到市领导、民政部领导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在日益浓厚的公益慈善氛围中,公益创投活动在市、区、街镇三级普遍展开,全年批准立项339个,资金投入总计为1531.3万元。
市人大2017年11月28日颁布《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12月1日与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同步施行。我市成为《志愿服务条例》颁布后出台志愿服务地方法规的第一个省市。依照民政部职能调整,市民政局将全市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行政管理职
能划转到市社管局,在协助市人大开展有关立法调研和条例修订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部条例为巩固和发挥我市社区志愿服务发祥地的优势,依法开展志愿服务,加快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发展和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五、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主办第三届京津冀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年会暨社会工作人才建设高峰论坛,参加第二届京津冀社会工作协调发展与“三社联动”创新实践论坛、全国首届社区创新与发展大会、首届“京津冀”社会组织人才推介会;联合签署《京津冀社会工作共创共建共享行动计划(2017-2020)》。部分行业协会、专业协会积极参与了交通、产业、规划和生态环境领域的交流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社会工作、公益创投等领域的合作已经延伸到部分先进区。以天津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和全国融资租赁业年会为代表的行业盛会成为在国内乃至国际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品牌。京津冀异地商会招商引资规模连年增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天津基地入住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区。
六、动员引领全市社会组织参与精准帮扶
积极响应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号召,市民政局、市社管局8月18日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全市社会组织参与全国扶贫攻坚和我市精准帮扶工作,明确三个方向和五大重点。三个方向是本市困难群体、京津冀区域内特别是河北省贫困群体、以我市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省市为主的全国各省市贫困人口;五大重点是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志愿扶贫、科技扶贫。8月底,“协同帮扶.助力雄安”精准扶贫行动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启动,21家社会组织和部分爱心企业捐助实施的42个精准帮扶项目对接落地,捐赠款物总额超过640多万元。全市社会组织结合业务范围,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南开大学校友会与雄安新区合作,开展专题调研,就当地企业升级转型制定详细方案,助力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和雄安经济发展。荣程普济公益基金会、甘肃商会分别在云南、黑龙江、甘肃开辟茶叶、稻米、中药等产业基地,吸纳贫困户就业,开展产业扶贫。天津翔宇教育基金会、开发区慈善协会与云南丽江贫困区县结对助教,开展教育扶贫。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省市已经达到26个。
七、完成第二批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机关脱钩试点
今年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再次被列入我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完成第二批125家脱钩试点行业协会商会。脱“官帽”后的行业协会商会,在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党建、外事等方面与行政机关进行剥离。为确保“脱钩不脱管”,按照国务院“放管服”部署,清理和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相关行业协会商会主动减免会费、经营服务性收费等共计546.21万元,占年收费额的29.06%;及时查处10家存在违规收费行为的行业协会商会,实现收费信息网上公示。总体上,脱钩后的行业协会商会正在向依法设立、自主办会、服务为本、治理规范、行为自律的社会组织迈进。
八、加快推动慈善组织认定、公募资格确认
落实《慈善法》和民政部配套文件规定,通过召开动员会、举办专题培训,广泛宣传推动,严格审查审核,强化发起人责任。全年认定存量慈善组织42家,批准登记注册慈善组织15家(基金会1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5家),准予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7家。全市慈善组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天津市慈善组织章程示范文本(基金会试用)》,被民政部《参阅文件》刊载并向全国推广。连续5年,对基金会重大公益项目专项审计实现全覆盖,逐步完善慈善资金的规范运作、防范风险的有效监管机制。
九、调查研究成为创新推动工作常态引擎
市社管局在2015年建立处级干部区县联系点的基础上,今年健全从各区到市属各业务主管单位的联系点制度,实行分片包干、对口服务、整体联动。为响应市民政局深入基层调研和开展“五月讲堂”活动要求,以调研督查落实8号文为重点,今年7、8月和10、11月,市社管局成立8个调研组、全员参与,分别深入到16个区、92个市属业务主管单位督查调研,宣讲政策24场。全年市社管局全员分组深入全市业务主管单位、各区、街乡镇、社区村重点调研座谈80多次,形成调研报告29篇。调研已经成为市社管局工作常态,对于摸清底数、增加感情,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究良方,锻炼队伍,形成创新推动工作的共识与合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十、社会组织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为挖掘天津社会组织发展史,探究它与经济社会的内在联系,今年在今晚报副刊连续刊登《天津社会组织与名人》专栏文章;目前,收录80篇的专辑已编纂完成。注重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加强宣传工作,对重点活动举行新闻发布会,精心策划实施;办好天津社会组织官方网站、微博、天津社会组织微信公众号、天津公益行微信公众号。今年以来,全国、本市各类媒体、自媒体报道累计400多篇,自媒体点击率达到15万人次。
稿源:天津市社管局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