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改革创新转型发展

21.01.2015  16:49

学习贯彻天津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天津北方网讯: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转型调整中实现新的发展。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发展成效初显

  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15722.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1.53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7765.91亿元,增长9.9%,其中工业增加值7083.39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7755.03亿元,增长10.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形成一批领军企业和“杀手锏”产品。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8万家,累计达到6.10万家;其中,新增“小巨人”企业630家,累计达到3003家。大力实施万企转型升级,推动5841家企业完成6902个转型升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503.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0.3%。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

  民营经济成为亮点。全年民营工业总产值10845.75亿元,增长2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4.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6743.68亿元,增长32.1%,快于全社会投资17个百分点,比重达到57.9%。民营企业出口114.69亿美元,增长22.9%,快于全市出口15.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收1202.92亿元,增长15.9%,快于全市税收增幅2.4个百分点。

   二、改革开放激发活力,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年新注册企业56945户,其中民营企业54580户,增长79.9%,占新注册企业的95.8%。财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融资租赁机构达到267家,业务总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7.1万户企业减负面达到97%,落实小微企业减税政策,13万户企业受益。

  对外开放水平提升。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为金融、贸易等领域制度创新和开发开放带来新的机遇。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74家,合同外资额228.20亿美元,增长10.1%;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88.67亿美元,增长12.1%。其中,制造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83.29亿美元,增长15.6%;服务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02.89亿美元,增长8.6%,占全市的54.5%。全市实际利用内资3600.32亿元,增长15.4%。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着力推进交通、生态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未来科技城、京津产业新城等12个承接平台加快建设。全年引进北京与河北项目1307个,在津投资1493.36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1.5%;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中,来自北京与河北的货物比重达到34.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京津城际列车客运量2807.1万人,增长8.6%。

   三、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结构调整加快推进

  现代都市型农业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176万吨,增长0.7%,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主要农副产品产量继续增长。猪肉产量29.87万吨,增长0.2%;禽蛋产量19.42万吨,增长2.8%;牛奶产量68.90万吨,增长1.0%。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078.82亿元,增长7.3%;工业增加值增长10.1%,39个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优势产业稳健支撑。八大优势产业产值合计24998.0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9.0%;其中,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分别增长38.1%和17.0%。装备制造业贡献突出。装备制造业产值合计9873.94亿元,增长9.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5.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43.0%。高耗能行业增势放缓。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合计增长4.7%,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2.6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10.4%和11.3%;港口货物吞吐量5.40亿吨,增长7.9%。商贸流通规模扩大,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37073.71亿元,增长15.1%;住宿餐饮业营业额748.59亿元,增长11.4%。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1-11月,商务租赁等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850.61亿元,增长24.0%;科技服务业和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3.4%和14.1%。楼宇经济势头良好,全市税收超亿元楼宇达到150座。

   四、投资拉动作用明显,消费出口稳定增长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54.09亿元,增长15.1%,连续七年增量超过1000亿元。其中,城镇投资10986.50亿元,增长15.3%;农村投资667.59亿元,增长12.6%。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5.50亿元,增长18.8%;第二产业投资4845.20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投资6065.80亿元,增长15.4%,占城镇投资的55.2%,其中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投资分别增长58.1%、57.8%和24.1%。实体投资稳步提升。全市实体经济投资7759.33亿元,增长18.9%,比上年加快4.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66.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1699.65亿元,增长14.8%,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612.98万平方米,销售额1486.94亿元,分别下降12.7%和8.0%。

  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8.65亿元,增长6.0%。限额以上21个商品大类中,15类商品零售额实现不同程度增长。网络零售增势强劲。批发和零售业网上零售额124.86亿元,增长62.1%,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2个百分点。文化旅游消费增长较快。限额以上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增长35.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5.9%;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96.1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9.90亿美元,分别增长11.9%和15.4%。大众餐饮消费保持活跃。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营业额605.61亿元,增长16.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5.1个百分点,比重达到80.9%。

  外贸出口稳步回升。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39.12亿美元,增长4.2%。其中,进口813.16亿美元,增长2.3%;出口525.97亿美元,增长7.3%,比上年加快5.8个百分点。从出口市场看,对欧盟、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0.0%、4.6%和0.5%,占全市出口的37.5%;新兴市场中,对澳大利亚、东盟、南非出口分别增长17.4%、13.0%和11.8%。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229.31亿美元,增长11.2%;加工贸易出口259.40亿美元,增长3.6%;租赁贸易、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等新型贸易方式出口分别增长25.5%和50.3%。

   五、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运行保持稳定

  财政税收增势良好。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0.02亿元,增长15.0%。其中,税收收入1486.55亿元,增长13.5%,比重达到62.2%。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252.80亿元,增长11.9%;营业税478.47亿元,增长12.6%;企业所得税234.69亿元,增长15.1%。

  贷款增幅高于存款。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223.42亿元,增长11.3%,比年初增加2338.04亿元。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占12.8%,中长期贷款占52.2%,融资租赁占23.5%。各项存款余额24777.75亿元,增长6.4%,比年初增加1462.02亿元。其中,受理财产品、股市等分流影响,个人存款余额增长3.3%,比重为34.4%。

   六、积极打造城市升级版,交通生态得到新提升

  大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天津港3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国际邮轮码头二期等一批工程完工。滨海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建成运营,地铁2号线延伸到机场,异地候机厅达到10座,实现了京津空铁联运一小时通达,机场旅客吞吐量1207.30万人次,增长20.3%,增速领跑全国干线机场。津保铁路、京津城际高铁延伸线等加快建设,于家堡中心站主体完工。地铁5号、6号线顺利推进,4号、10号线启动建设。

  加快建设美丽天津。深入开展“四清一绿”行动,提高排污收费标准,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13.5%。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全市四分之一国土面积纳入永久性保护范围,生态用地保护总面积达到2980平方公里,其中红线区面积1800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15%。主动关停100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4548.19万吨标准煤,下降1.9%,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9%。煤炭减量化稳步推进,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4336.22万吨,比上年减少236.04万吨,下降5.2%。

   七、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民计民生持续改善

  新增就业稳中有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营造大众创业良好环境。全年新增就业48.8万人,增长0.4%。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年末全市就业人口达到877.21万人。居民收入稳定增加。21项居民增收措施全面落实,企业养老金实现十连增,最低工资标准、城乡低保标准等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6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4元,增长10.8%。

  民生投入快速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用于城乡社区、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支出分别增长24.8%、19.2%和13.3%。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推进西于庄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完成成片旧楼区三年综合提升改造,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1万套。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520万城乡居民受益,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达到600个。

   八、消费价格基本稳定,生产价格继续走低

  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0%,衣着类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2.0%,烟酒及用品类下降1.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3%。

  生产价格降幅扩大。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7%,降幅比上年扩大0.7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5%,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9%。

   附注:

  (1)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天津海关,金融存贷款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财政收支数据来源于天津市财政局。

   附表:

  2014年全市主要统计指标数据

 

2014年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5722.47

10.0

  第一产业

201.53

2.8

  第二产业

7765.91

9.9

  第三产业

7755.03

10.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0.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28078.82

7.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1654.09

15.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738.65

6.0

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525.97

7.3

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亿美元)

228.20

10.1

实际直接利用外资(亿美元)

188.67

12.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2390.02

15.0

中外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年末数,亿元)

24777.75

6.4

中外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年末数,亿元)

23223.42

11.3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1506

8.7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7014

10.8

居民消费价格

 

1.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3.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2.9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
10条公交线路 配备乘务管理员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运营安保工作,今年以来,发改委
地铁5号线部分车站亮相
  地铁5号线目前进入全线冲刺阶段,发改委
天津国际车展销售额破23亿元
50余台新能源车型争先亮相车展     为期6天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昨天闭幕。展会期间,共有来自天津市内各地及周边市县的近26.发改委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弘扬传统 坚定信念 民建市委会主委 李文海   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