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6年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牢固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天津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经济积蓄发展新动力
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17885.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2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8003.87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9661.30亿元,增长10.0%。三次产业结构为1.2:44.8:54.0。
新经济加速发展。2016年,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8%和39.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为12.6%。代表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产品发展良好,生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4.79万辆,增长8.1倍;城市轨道车辆311辆;工业机器人33套,增长26.9%;光纤、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8.2%和8.8%。“互联网+”相关行业快速发展,限上单位网上零售额383.14亿元,增长44.6%,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2.1%,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网上零售规模超十亿企业达到10家。受网购活跃带动,快递业务量4.10亿件,增长60.0%。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多业态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零售额增长较快。
二、产业转型不断推进,实体经济稳健运行
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0%,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85.72亿元,增长5.1%;金融业增加值1735.33亿元,增长9.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69.87亿元,增长5.1%;房地产业增加值795.78亿元,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62.58亿元,增长5.0%。新兴服务业增势良好,1-11月,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496.52亿元,增长35.7%,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41.8%、77.8%和14.6%。
工业优势产业发展向好。2016年,工业增加值增长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4%,39个行业大类中,35个行业实现不同程度增长。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气机械、专用设备等行业分别增长11.9%、14.9%、22.3%和12.2%。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20.8%,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91.0%,其中,航空航天、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合计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16.5%,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2.1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农业稳步发展。2016年,粮食总产量196.37万吨,增长8.0%;猪肉产量29.18万吨,禽蛋产量20.63万吨,牛奶产量68.02万吨,蔬菜产量453.36万吨。
三、扩大内需释放潜力,拓展外需初现成效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29.22亿元,增长12.0%。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289.15亿元,增长19.5%;第二产业投资3940.48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投资10376.56亿元,增长14.0%,比重达到71.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科技、文化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58.5%、1.1倍和25.1%。实体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显现,完成投资9590.06亿元,增长17.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5.7%。基础设施投资2716.1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6%。房地产开发投资2300.01亿元,增长22.9%,同比加快12.8个百分点。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35.81亿元,增长7.2%。体育娱乐类商品旺销,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增长29.4%。休闲享受类商品销售较好,化妆品、电子音像制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4%和8.6%。旅游、会展活动繁荣,成为刺激消费的新增长点,全年接待邮轮142艘次,机场旅客吞吐量1687.19万人次,增长17.9%。房地产市场活跃带动相关消费持续火热,建材、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39.9%、13.0%。汽车消费稳定增长,零售额951.76亿元,增长17.3%。大众餐饮消费保持活跃,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营业额679.17亿元,增长13.1%,占全市营业额的81.9%。
外贸出口降幅收窄。201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26.51亿美元,下降10.2%。其中,进口583.65亿美元,下降7.6%;出口442.86亿美元,下降13.4%,降幅比年初收窄12.6个百分点。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210.4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47.5%,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202.2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45.7%。从出口市场看,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对俄罗斯、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出口分别增长1.5倍、11.3%和15.0%。
四、协同发展提速推进,双向开放取得实效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与北京市签署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未来科技城等一批承接平台建设;与河北省签署“1+4”合作协议,启动实施对口帮扶承德市工作。2016年,引进京冀投资项目2701个,投资额1994.09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4.0%,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我市企业到河北投资金额400多亿元。京津实现离境退税互联互通,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中,来自北京与河北的货物比重达到32.5%。积极主动推进三省市产业、交通、生态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京秦高速天津段建成通车,京唐铁路开工建设,一批“断头路”“瓶颈路”顺利打通。生态环保联防联控全面加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不断加深。
开发开放水平持续提升。2016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06家,合同外资额308.26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01.00亿美元,增长12.2%,其中自贸试验区利用外资占24.8%。全市实际利用内资4536.53亿元,增长12.0%。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新登记市场主体2.78万家,其中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547家。全年对外投资261.95亿美元,增长2.5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序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国际道路货运开通试运行,开工建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拓展区,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五、创新驱动引领发展,节能降耗扎实推进
大力推动创新发展。加快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引进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盟30个,众创空间达到139家。科技型企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737家,其中规模过亿元企业456家,累计分别达到8.80万家和3902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65家。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下降6.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9%,降幅分别比上年扩大1.4个和0.7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同比减少287.56万吨,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1.8%,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钢铁行业“去产能”提前完成370万吨粗钢产能年度压减任务,生铁、粗钢、平板玻璃等产量分别下降15.0%、11.5%和1.5%。着力降低企业成本,推出两批40项降成本措施,减轻企业负担近600亿元;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比年初下降1.6元。商务楼宇“去库存”效果显著,累计盘活空置楼宇440万平方米。“去杠杆”稳步推进,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3%,比年初降低0.6个百分点。投资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大,科研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农林牧渔和文化体育娱乐方面投资分别增长1.1倍、58.5%、22.4%和25.1%。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较好。2016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比重提高到48%。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6.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3个百分点,比重达到45.6%,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7.6%,比重达到55.8%。民营企业出口113.82亿美元,同比增长2.4%,占全市出口的25.7%,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全年新注册民营市场主体16.59万户,占全市新注册市场主体的98.0%,民营经济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七、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财政税收增势平稳。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3.46亿元,增长10.0%。其中,税收收入1624.18亿元,增长12.1%,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9.6%。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455.80亿元,增长36.4%;企业所得税278.42亿元,增长7.1%;个人所得税96.78亿元,增长18.4%。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全年减税176亿元。
金融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启动金融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83家,天津银行在港交所上市,实现我市金融企业上市零的突破。截至2016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754.04亿元,增长10.6%;比年初增加2759.37亿元,同比多增94.4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0067.03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增长6.8%,比年初增加1917.66亿元。
八、民计民生持续改善,消费价格平稳上涨
就业收入稳步增长。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全年新注册市场主体16.93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7.35万户;全市新增就业4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落实城乡居民增收措施,企业养老金实现十二连增,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1950元。2016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74元,增长8.9%。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全面完成20项民心工程,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房5.04万套,基本建成5.5万套,新增租房补贴6800户。全市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39万人和1066万人。新开调整公交线路95条,发放文化惠民卡10万张,将民办教育纳入“两免一补”范围。
消费价格基本稳定。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涨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1%,居住类上涨3.6%,衣着类上涨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6%,医疗保健类上涨8.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6%;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7%。生产价格降幅收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1%,降幅比上年收窄7.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7%,降幅比上年收窄5.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