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种博会上自动化农机博人眼球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广东种博会首次引进了39家现代农机企业加入此次“阅兵”行列,正严阵以待,接受观众“检阅”。
机械化推进自动化
日前,南方农村报记者在展区走了一圈,发现“自动化”可谓这次农机展当仁不让的关键词。从播种、育苗、移栽、田间药肥管理、收割、加工、贮藏,均能找到对应的自动化设备,其中又以水稻、蔬菜、花生种植过程配套农机设备最为齐全。
广东以丘陵为主的地形、丰富多样的作物品种、耕种技术与农机不配套、外来农机多不适用,诸多因素交杂在一起,使得省内农机推广一直在“在摸索中前进”。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下称“广东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彭彬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广东地形概括地讲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由于珠三角经济比较发达、广佛深财政体系较完善,因此农机推广的重点在粤东西北的丘陵地区。
据了解,广东农机推广主要围绕四大类开展工作,即粮食生产机械化、园艺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养殖机械化、农产品产后加工机械化,在这基础上,增加了设施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农业机械化。其中,水稻、水产、水果、蔬菜,这“三水一菜”是广东农机推广关注的重点领域。
经过多年的努力,广东水稻的灌溉和收割的机械化程度已比较高,进入到可自我发展、自我循环阶段。“全省水稻种植面积2800万亩,插秧率只有10%,跟全国的40%有很大差距。水稻机育插秧和水稻机烘干,是我们粮食生产机械化下一步推广重点。”彭彬说。
蔬菜机械相对落后
相对粮食生产机械化而言,广东的蔬菜机械化稍显落后。广东蔬菜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700多万亩,年产2500多万吨,是全国的特色蔬菜产区。
“广东的蔬菜,没有几个品种是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彭彬指出,广东农业具有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蔬菜品种多样性。全国蔬菜品种超过三分之二都有在广东种植,不同品种需要不同的机器。装备技术供应不足,可选择推广的机器不多,应用效果不好,这三个问题给农机推广带来很大难度。
难题或许能在这次广东种博会农机展中有所突破。
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展区内,工作人员正在给一台约2米长、1米多宽、2米高的蔬菜移栽机准备菜苗,以便演示。“这台是全国唯一的全自动蔬菜移栽机,明年将在无锡进行组装,价格可以从现在的21万元降到15万元左右。如果销量好产量高,还能更便宜。”
“只对农机进行推广还是不够的,还要看如何把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广东农机推广总站站长刘胜敏深有体会:“比如叶菜精密播种之后再移栽,生长期可缩短15-20天。原来一年种6批菜,现在可种8批。不过广东叶菜精密播种机器非常欠缺。”
“每小时最少可以播400盘,每盘200株。”广州绿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南农业大学无土栽培研究室主任、教授刘士哲打理着150亩的水培叶菜基地,今年3月,他用了广州市绿翔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蔬菜花卉精密播种机。“有些菜种需要一次播两三粒的,这款机器可以调,不用逐粒播,也不容易漏种。现在中山、番禺一些水培蔬菜基地也在用。”
对于这类机器,上海爱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侯小八有更大的想法。他现在联合南京泰杰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研发了一种“智能规模无人化蔬菜种植模式”,并在江苏、上海、佛山等地设基地投产。
这套已向工厂化流水线生产靠拢的种植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常州风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精密播种机。侯小八介绍,这套种植模式可根据客户需求订制,“平均每亩一次性投入15万元,分摊到每斤蔬菜的成本约1元,1年可种13批,同时也节省大量人力成本。”
果农欢迎山地农机
山区农机化是广东农机化发展中的一个短板。梅州振声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在现场展示的山地果园运输机,横跨了两个展位。与临近各种颜色艳丽、样式威武的农机相比,它显得朴实低调。
据了解,近些年广东山地水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可因务农劳力短缺,请人摘果运果越来越难。这款山地果园运输机,梅州果农邓展华一口气装了7套,1天能运出10万斤果:“家里种了3000亩柚子,以前每到中秋前柚子成熟,总为找不到人摘果和运下山发愁,现在不愁了。”
“这款山地运输机用得最多的还是种茶区。”刘胜敏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茶叶摘下后,越快处理品质越好。新鲜茶叶往运输机一放,就下山了,不仅缩短了采茶到制茶的时间,还提高了采茶效率。
不过这机器似乎暂时只适用于种植大户,“合作社的话,大家谁也不愿意砍自己的树来安装轨道,不好协调”。刘胜敏说,国外农业机械化做得比较好的地方,通常先给机器设备预留空间,再根据机器作业要求来种植,甚至果实长在哪个高度,都会进行控制。果实成熟了,机器一过,都被完完整整采摘下来。同时作物枝干收拾好了,地也整好了,等着种下一茬。“这个问题最终会随着土地流转和土地确权慢慢得到解决。”
“广东农机推广总站还将进一步推广山地水果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以后打药用飞机,运果用轨道,摘后的清洗分级包装都交给机器完成,这些将形成一整套技术,以促进山区产业发展。”刘胜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