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
新华网天津3月21日电(记者翟永冠)作为国内首个升级为应用技术大学的职业院校,天津中德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日子日益临近。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等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推进中。
准确定位 创“中德特点”
学校校长张兴会介绍,学校坚持“中国特色,双元特点的人才培养”建设理念,认真盘点学校软硬教学资源,客观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在“本科层次”和“应用型”上做文章,与研究型本科进行错位竞争,实施立体、多元的、特色发展战略,贯彻“重实践、强基础、校企化、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本科建设思路,创新建立“中国特色,中德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制定完善了学籍管理、学位管理、学分制等本科人才培养教学相关制度。并制定了《关于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工作的方案》,对应用技术大学建设阶段性工作做了详细筹划。
专业研讨 集思广益
学校召开了首批本科专业研讨会。“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和“飞行器制造工程”三个首批本科专业负责人,以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从专业设置与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方案、专业教学保障及建设构想、专业特色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学校还召开了十三五期间专业建设汇报交流会、本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题研讨、本科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专题研讨和专家论证、本科专业课程建设专题研讨、本科专业校企合作工作推动会等系列研讨会,按照“重实践、强基础、校企化、国际化、复合型”原则,为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
深入调研 学习经验
学校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一方面到教育部主管部门调研,进一步明确对我校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顶层设计思路和本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另一方面,深入BA-Ausbildung双元制大学等多所国外优秀应用技术类大学进行调研,针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还对天津相关企业进行调研,落实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的校企化途径。
师资建设 强力保障
为适应本科专业教育教学需要,学校进行了骨干教师教学能力项目培训,并针对在教学一线工作3年以上的教师,进行相关指导文件的解读,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和教学教研活动等方面的培训和交流。多批次派遣70余人次教师赴德国、西班牙、台湾等进行师资培训。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
科学研究 理实并重
学校抓住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机遇,进行了《产教融合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工程》的申报,以“校企协同、校际协同、校内协同、教研协同、教赛协同”5个协同为建设思路,通过“一个平台、五个中心”的建设,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最终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实训建设 提升质量
在实验实训室建设中,学校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依托已有实验实训资源,对实验实训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进一步加强飞机机身段总装实验实训室、飞机发动机构造实训室、材料金相检测实验室、热处理实训室、自动化等40余间面向本科专业教学的实训实验室建设,为本科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保驾护航。
行、企、校深度融合,坚持“内涵式发展战略”
学校坚持校企共同育人,制定“内涵式发展战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搭建起系统开放、资源汇集、机制健全、互惠共赢的办学平台,形成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校企联盟组办科研项目、校企深度合作订单班等多种校企合作办学格局。
校企合作开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和管理保障工程。在企业设立教师流动工作站,在学校设立名师名家工作室,建设“双师双能”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实施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内涵建设工程,共同创建系统化、项目化、柔性化和开放式管理模式。
随着2016年招生工作大幕的徐徐拉开,天津中德作为首个应用技术大学的准备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善专业教学条件等各方面都将不断完善,不断提升,打造新时代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责任编辑: 冯娟 ] [编辑: 冯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