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生命处方 永续大爱人生(图)

22.11.2016  21:04

          一次人生的选择让他成为一名药剂师,调剂处方为患者驱病除魔;一次生命的选择让他成为一名人道、博爱的奉献者,器官捐献为他人燃起生命的希望。“我的儿子是一名药剂师,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他的天职,现在我们全家最大的愿望就是帮他实现器官捐献的心愿。”李杰的母亲常永芬含泪说道。

  1982年,李杰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的家庭,懂事是母亲对李杰儿时最多的评价。与很多同龄人不同,他在六年级的时候就确定了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才十几岁他就立志做一名医务工作者,希望去治病救人。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选择了药学专业。常永芬回忆道:“他查了各种资料,说药剂师是我们国家特别急缺的一个职业,就选这个职业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毕业后,成为了滨海新区塘沽安定医院的一名药剂师,实现了他儿时的愿望。面对精神病人这一特殊群体的患者,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帮患者之所需。

  然而10月26日凌晨一个不幸的意外毁灭了这个爱心青年的所有梦想。李杰在睡眠中忽然呼吸困难,被送往医院紧急救治,经过医护人员3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虽然李杰的心脏重新恢复了跳动,但是因为大脑缺血缺氧时间过长,已经失去了自主呼吸,生命体征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此后的20天,李杰的父母四处寻医问药,请多位专家会诊,详尽记录李杰每天的生命体征,想尽一切办法来挽救儿子的生命。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生的希望不断破灭,虽然医生和家人全力救治李杰,但死亡却无情地接近他。此时常永芬忽然想到之前和儿子的约定。“当时我们娘俩谈过身后的事情,我和孩子说,等李杰结婚之后,我就去办手续,希望在我百年之后将身上可用的器官都捐献出来,如果年龄太大了器官没法用了,就把遗体捐出来。李杰当时就说妈妈太伟大了,我也要捐献,可以把器官留给需要的病人,遗体还可以给师弟师妹们做教学使用。”在与家人短暂沟通后,常永芬通过医院找到了市红十字会,表达了捐献李杰器官的心愿。

  11月16日,经评估专家的评估后,李杰的身体状况初步符合捐献标准。市红十字会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协助李杰的父母签署《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签字时常永芬显得异常的平静,“我替儿子高兴,可以帮他实现心愿,去挽救别人。

  11月17日下午,李杰在市一中心医院走完了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实现了器官捐献的心愿,手术成功获取了他的肝脏、心脏、两个肾脏和一对角膜。

  截至目前,本市累计实现人体器官成功捐献308人,仅今年就达114人,同比去年同期增长78.1%。人体器官捐献是红十字核心业务之一,是红十字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跨越国界、种族、信仰的精神力量。

  延伸阅读

  为什么要对捐献者进行评估?

  评估组专家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第一,判断潜在捐献者生命是否已经确认无法挽救,如:无自主呼吸,完全依赖呼吸机维持等;第二,评估潜在捐献者是否患有器官捐献禁忌症,如恶性传染性疾病、癌症等;第三,评估器官功能是否完好,能否用于移植。整体评估过程分别需要多名不同专科的专家完成,确保严谨无误。  

  表达捐献意愿都需要哪些亲属签字?

  《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规定:捐献者的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共同以书面形式表达捐献意愿。也就是说以上近亲属都要签署《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才能实现捐献。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