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科技创新 释放资本活力
过去一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如何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实现新的增长点,已经切实摆在民营企业面前,也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民营企业如何书写新常态下更精彩的发展答卷?连日来,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天津委员在小组讨论中纷纷建言。
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机制
“适应新常态,需要积极创新”,王执礼委员说,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市场主体,对民营企业更是关键所在,应该进一步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机制,引导民营企业科技创新。
王执礼委员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体系的服务工作,主动帮助和引导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参加。如果民营企业在没有拿到政府科研资金的情况下,企业自行出资投入科研产生重要成果,并物化为生产力,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更应受到尊重和鼓励,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公开提名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科学评议、实践检验、公信度高的科技奖励机制。对基础研究成果应该依据其学术价值由公认的学术组织来评判,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对应用性研究成果应该考察其实际成果转化和应用效果,更多参考市场价值和国内外市场反馈作为评判标准。
支持民营基础设施企业“走出去”
李占通委员说,当前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单纯淘汰过剩、升级改造,无法彻底解决与传统基础设施行业紧密关联的钢铁、水泥、工程等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而国外基础设施行业项目进入门槛的限制,也让民营基础设施企业“走出去”举步维艰。中国主导下的亚投行通过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不仅能为民营基础设施企业搭建“走出去”的便捷通道,而且还能为这些企业享受公平待遇提供保障。
为此,李占通委员建议,一是筹建亚投行“中国基础设施企业服务联盟”,集合中国优秀的基础设施建设、供应、运营等各产业链企业,作为亚投行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服务供应商,参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中国基础设施行业的国际品牌形象。二是在亚投行中国持有股份载体的结构设计中,预留一定比例给民营资本,尤其是民营基础设施企业。三是针对亚投行拟实行的“银行+基金”运作模式,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金”,释放民间资本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