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冬
建材集团所属振兴水泥公司 石仁
枯叶离枝轻飘落,寒风乍起冬意来。不经意间又就到了一年的末尾。在愈加寒冷的天气催促下,身上的衣服越加越多。昨天听到新闻报道,说东北黑龙江地区已经开始下雪了,好像还不小的样子。冬天终究还是要来了,来的有些匆匆,竟来不及与秋天告别。
从小的时候开始,我对冬天的记忆就很深刻,感慨颇多。我的家乡在塞外,冬季里天气要比天津冷得多,而在那时候,就更冷了。狗皮帽子,棉衣棉裤大棉鞋,穿起来跟个球似的,即使那样走在上学的路上仍然冻得厉害,顶着白毛风,小心翼翼地在结了层薄冰的路上滑溜着,心里就琢磨着,什么时候没冬天了该多好。不过一等放完过年的鞭炮,端起那热腾腾的饺子,那时候一年只能吃上一次的饺子,就又觉得这冬天也还不错,连窗外飘着的鹅毛大雪都变得可爱了。
冬天的回忆有很多,还记得小学时,班主任带着我们全班同学不上课,跑到操场上打雪仗玩,满院的奔跑、满院的欢笑,手套也脱了,帽子也跑丢了,但当时就没觉得冷,玩得热火朝天,那时候也不躲着雪坑了,专找雪深的地方跑。可惜这样的开心只有一次,接着就进入了小升初的备考中,以至于我现在想起小学时,只留下那一场过瘾的雪仗。
上了初中,生活好了很多,穿得也更暖和了,不像小学的时候,老是冻手冻脚的。那时候刚入冬,也就是现在这个节气,会有很多的零食吃,炒瓜子、炒棒子粒之类的,都是自家产的。但最难忘的却是学校组织的元旦晚会,节目都是同学们自己编的,演的不管像不像,都是非常欢乐的事情,有时候会在班级里围着炉子玩个通宵,转天再顶着刺骨的北风回家睡觉。
长大以后的冬天记忆就琐碎的多了,琐碎了自然也就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了,但是从这冬天的回忆里,更多想起的是吃的,而从这吃的变化中,反而更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学的时候,主粮还是棒子面干粮,来客人了吃顿小米饭,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白面。但等上了初中的时候,生活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主食已经变成小米了,大米、白面也成了寻常的主食。随后变化更快,高中的时候,天天吃大米、白面,上集市问问去,小米比它们贵多了,棒子面干粮反倒成了稀罕物。家乡餐桌上的变化令人欣喜,温饱问题不再是生活的难题,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变化,是改革结出的硕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我在网上看了几篇解读报道,深化改革这个主题被不断提及,根本目的还是要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入冬的时候,又给我们增加了很多“春”的期许,入冬沐寒思华年,望得春风再绿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