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救治受伤一级保护动物遗鸥 痊愈放归自然
今晚网讯 (记者 刘长海)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昨天上午,滨海新区湿地保护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和天津市野生动物救护驯养繁殖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将救治的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放归自然。目前,正停留在天津汉沽沿岸一带的滩涂中,遗鸥数量多达1万余只,占全球遗鸥总数的95%以上。4月中下旬,这些遗鸥将迁徙到鄂尔多斯、榆林一带繁殖。
记者昨日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旅游区南湾海滩放飞现场看到,被救治的遗鸥在笼子里似乎嗅到了海的气味,不停地抖动翅膀做起飞状。天津市野生动物救护驯养繁殖中心工作人员小心地把它放在滩涂上,遗鸥走了几步后展翅高飞,不一会儿就融入了它的同伴中。
“经过救治,这只遗鸥恢复得非常好,不再有生命危险。”滨海新区湿地保护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王建民告诉记者,3月29日,他和王玉良等几名护鸟志愿者在生态城旅游区南湾海滩观测鸟时,用高倍望远镜发现滩涂的水中有几只遗鸥一动不动,志愿者们急忙下水查看。发现一只雏鸟在不停地鸣叫,而旁边6只遗鸥已经死亡,还有一只奄奄一息。志愿者们把7只遗鸥弄上岸,先是对奄奄一息的遗鸥进行保暖、补水和注射药品等紧急救治,后把死亡的遗鸥送至有关部门解剖检验,排除禽流感传染病。
天津市野生动物救护驯养繁殖中心工作人员接到志愿者救助电话后赶到现场,将奄奄一息的遗鸥接到中心继续治疗。经过几天的精心治疗与照顾,遗鸥康复得很快。“考虑到遗鸥是野生动物,不适合长期豢养,再加上4月中下旬就要迁徙繁殖,所以决定尽快放归自然,为下一步继续迁徙补充体力。”该中心工作人员刘洋告诉记者。
“遗鸥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大熊猫一样珍贵,而且95%以上栖息在汉沽至生态城一带湿地滩涂。”王建民告诉记者,遗鸥是一种中型水禽,每年4月中下旬到鄂尔多斯、榆林一带繁殖,10月底、11月初返回天津海滩过冬,属全球性濒危候鸟,国际鸟类联盟估算的全球现存数量在12000只左右。“从去年入冬以来观测、统计发现,有为数众多的遗鸥来此过冬,数量在11600只左右。”王建民说。
王建民说,入春以来,志愿者们在遗鸥的栖息地发现不少“绝户网”。如此捕捞不但破坏了遗鸥的食物链,也威胁到它们的生命。“遗鸥可以说是天津特有鸟种,应该加以呵护,并为它们在渤海湾打造重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