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同贻芳托老所运营 小微型养老机构"嵌入"社区
天津北方网讯: 日前,作为滨海新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天同贻芳托老所正式运营。该托老所是新区第一家集养老、社区服务站(居委会)、社区卫生站于一体的专业服务机构,虽然该托老所只有108张床位,但是这种小微型养老机构“嵌入”社区的模式将土地资源、建设资源、服务资源结合在一起,发挥其本身几倍的功能,服务社区里的更多老年人。
养老机构更加智能化
位于新港三号路贻芳嘉园小区东侧的天同贻芳托老所是新区投资建设、民营企业运营管理的养老机构,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昨日记者在托老所看到,开业第一天,已经有30多位老人进行了入住登记,装修风格与已建成的新区第一老年养护院一致。天同贻芳养老院副院长关莉说:“我们的收费标准基本上是自理老人3000-4000元左右、失能老人5000-6000元左右。(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在托老所,我们还建设了智能养老服务平台,没有完成的任务,系统会提示。另外,还对老人生活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包括链接一些可穿戴设备,像床湿的感应,如果老人尿床了,系统会第一时间提示。以前人工服务有弊端,老人不能表达,我们护理人员只能凭经验去护理。有了先进的设备,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我们会开放一个端口给家属,这样家属可以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
探索小微机构嵌入模式
记者注意到,主楼的东西两侧分别是贻芳嘉园社区卫生站和服务站,即将于近期搬到这里来,届时,不仅入住托老所的老人可以就近享受到医疗、社区服务,居家老年人也可到此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同时,该托老所内还将建起居家服务平台,服务对象将覆盖社区所有老年人。
区民政局社福处处长赵光宇介绍说:“托老所与大中型养老机构在定位上有差异,服务对象更趋于社区高龄、空巢、行动不便老年人,在具有养老机构的特性的同时对周边老年人也有服务功能。这种小微型养老机构镶嵌在社区中,实现了小机构大服务的概念,更符合当前的国情,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具体来讲,就是床位虽然少,但是通过平台建设、专业护理人员服务,把机构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对一些身体不便的老人,白天专业人员可上门服务,还可以把老人接来,晚上再接走,使老人同时享受专业的服务和家庭的孝养。这是新区第一家,我们将总结经验复制推广,通过从建筑的医养结合,到经营服务的医养结合,真正实现对老年人便利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