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常态加快服务业提质增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质增效,成为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去年年底召开的天津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是: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和生活服务两个便利化,全力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服务业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调结构的关键所在。推进“两个便利化”,更是亟需服务业的发展提质增效。
一、服务业提质增效需要更加关注服务业的投资效益
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将其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实现城市定位的重要举措,加大投资力度,实施了大项目引领战略。2007年以来,陆续推出了7批共140项总投资4453亿元的市级重大服务业项目,推动全市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5-2013年,天津服务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由42.5%提高到48.1%,并已超过工业增加值比重。但仍未超过第二产业比重(50.6%),未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先进城市相比,该比重仍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投资效益尚不理想。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创造出的GDP较低,有些投资未能产生预期效益,服务业发展仍处于投资主导型增长阶段。因此,服务业提质增效,亟须调整发展思路,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关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转向更加关注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这一问题应当成为新常态下的重中之重。
二、服务业提质增效需要降低投资的资金成本
投资的资金成本,无疑会影响到投资的效益。由政府主导的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政府投资的债务性融资比例过高,国有企业主要依靠贷款投资,就会使得地方债务沉重,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还本付息的压力沉重,就会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影响服务业投资效益。
降低投资资金的债务依存度,降低资金成本,关键是解决好“谁来投”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投资模式,降低政策门槛,消除垄断,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鼓励和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服务业领域,让民间资本在服务业投资中发挥主导作用,推动投资主体由政府转向社会资本。
对商业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项目,应与政府脱钩,完全推向市场,其债务等同于一般竞争性企业债务;对供水供气、垃圾处理等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公益性项目,应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其债务由项目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举借和偿还,政府按照事先约定,承担特许经营权给予、财政补贴、合理定价等责任,不承担偿债责任;对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确实需要政府举债的公益性项目,再由政府发行债券融资。
现有的政府债务可通过资产的转卖,债转股,长、短期债务重组转换,拉长负债周期,降低期限错配风险,等等,减少负债、增加股本。鼓励各种将债务性资金变为股权性资金的金融创新。尝试逐步让商业银行拥有投资权力,从根本上消除债务融资比重过高的体制基础。采取切实措施,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目标落在实处,特别是要放开对民间资本市场发展的限制。
三、服务业提质增效需要完善投资回报机制
如果投资项目过于超前,建设规模和档次远超可能的市场需求,缺乏有效需求支撑,市场培育期过长,资金占用周期就会很长,投资回报率低,必定会影响投资效益和投资行为的可持续性。
提高投资回报率,关键是解决好“如何投”的问题。一是在项目可行性认证阶段,对其超前期要有科学的预判,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对其投资最佳时机、建设规模和档次有个理性的规划、设计。在城市景观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功能价值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点,避免不合理的资金占用。二是在项目建成后的培育期,适当给予贴息、减税、让利、暂缓投资同类项目等政策扶持,探索建立政府投资、补贴和价格协同的合理回报机制,确保新兴服务业态的投资获得合理回报,形成稳定的、多元化的社会投资行为。
四、服务业提质增效需要优化投资结构
经历了多年高强度大规模投资发展,有些传统服务业已相对饱和,继续投资于结构性过剩的行业,势必会影响投资效益。
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解决好“投什么”的问题。在新常态下,要善于把握投资的方向和时机,有所取舍、有所倾斜。一是顺应新常态下消费需求特征的变化趋势(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整个社会消费正在加速从生存型转向享受型、发展型),审慎地放缓传统大型商业综合载体的建设速度。对拟建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进行理性的分析预测,适当放缓投资筑巢速度,消化已有载体的承载能力,避免盲目投资降低投资效益。
二是利用多重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和生活服务两个便利化。①抓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建设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示范园区;加快发展生态环保服务业,包括:环保技术创新、环境工程设计建设运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等;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项目,促进区域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移动、固话联网、同网,社会保障跨区域转移对接,医疗、卫生、教育、旅游等优质资源互通共享;做好承接北京服务业转移的项目(如卓尔电商城等)。②借建设自由贸易区之机,加快发展贸易服务业,推进区域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创新试验项目。③借“一带一路”建设之机,发挥本市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结合点,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城市的作用,以港口为龙头,以投资贸易为纽带,以产业为支撑,加强与西部地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加快发展交通运输服务业,建设区域客、货运交通枢纽,强化天津港集装箱干线港功能,完善区域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体系。④适应民生需求,加快发展有利于促进本地消费增长的生活服务业项目。本市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1.6万美元,全国排名第一,居民的消费潜力和消费能力有所提升,民生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内需“富矿”。同时,本市已进入老龄社会,比起大型综合服务设施已相对过剩的状况来,面向常住人口的家庭服务业和社区健康服务产业就显得供不应求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的社区互助式的家政服务、辅助教育、日常医药卫生护理、居家保育、居家养老、文化娱乐休闲、健康康复、健身娱乐等服务业市场前景广阔,应成为新增长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消费潜力,促进大众消费。
五、服务业提质增效需要科学布局投资项目
行业投资重复、布局分散、选址不尽合理,会导致招商资源的过度竞争与分流,综合载体吸引不到足够的机构,就会造成基础设施闲置,稀释投资效益。
科学布局,主要是解决好“往哪儿投”的问题。投资筑巢目的是能引来凤、留住凤,才能形成业,服务业才能发展。引凤,不仅包括吸引来服务业的经营主体(即所谓的招商),更包括吸引服务对象。否则,缺乏有效需求的支撑,经营主体将难以为继,服务业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这就要求顶层设计者在进行产业布局、重大项目选址时,真正按照市场规律,站在经营主体和服务对象的立场上,审视布局、选址的科学性,避免主观臆断,避免投资失误。比如:金融业聚集区应尽量建在有产业基础并方便其服务对象的区域,而非交通末梢;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应考虑其服务半径和服务人群,避免布局过密等。
总之,要通过降低投资的资金成本、完善投资回报机制、优化投资结构、科学布局投资项目等,来提高服务业投资效益,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带动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转型,经济结构更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