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机抽样调查二孩家庭:老大闹情绪的占九成
天津北方网讯: 普遍二孩政策将放开,越来越多家庭面临“双宝”时代。与“生”还是“不生”的纠结相比,一些已经有了二孩的家庭,不少父母正在为“两宝争斗”而头疼不已。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位10岁女孩的作文,题目是《假如没有妹妹,那该多好!》,字里行间流露出令人心疼的失落。也有一些孩子用激烈的情绪表达对弟弟妹妹的排斥,更有甚至者以逃学、离家出门、武力等极端方式表达不满。
老大为嘛烦恼?两个孩子的父母应该如何去爱?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大出现心理危机,又该如何应对?成为了当下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
有了弟弟、妹妹,老大突然“不懂事”了
连日来,记者在幼儿园、小学校门口以及微信朋友圈中,随机采访到了50个二孩家庭,其中,46个家庭中的老大在老二出生后,表现出了或多或少的不良情绪。一些家长无奈地表示:本想给孩子生个小伙伴,没想到两人不仅没玩儿到一块儿,而且还时常闹矛盾。
老二没出生时,杨女士和先生每周都带女儿出去玩儿,欢乐谷、动物园、南翠屏公园以及不少旅游景点都留下了一家三口的足迹。就在女儿5岁时,妻子怀了老二,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一家人欣喜不已。杨女士告诉记者,当时一听说要有弟弟或者妹妹了,女儿十分开心,还认真地表示以后要帮妈妈照顾小弟弟或者小妹妹。
弟弟出生后,老大十分欢喜,天天围着弟弟转,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大的态度有了变化,一开始是不爱逗弟弟了,渐渐地不让妈妈给弟弟喂奶,不让妈妈抱弟弟。后来就发展到打弟弟,杨女士训斥女儿无缘无故打弟弟的做法不对,女儿就大哭不止。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杨女士和先生商量决定把老大送到爷爷奶奶家,周末再和老二对调,合计着等老大大点儿懂事了就知道让着弟弟了,到时再接回来一块儿带。但问题远不像杨女士想得那样简单,虽然暂时解决了问题,但老大积郁的不良情绪似乎越来越多,这让杨女士十分苦恼。就在不久前的一个周末,杨女士把老大接回家后,老大拿着画笔就在墙上乱涂乱画,杨女士见孩子淘气就训斥了她,结果,女儿眼泪哗地流了下来,一边大哭一边说:“我就是个淘气的坏孩子,谁让你不要我,谁让你只要弟弟!”女儿的话像针尖一样戳着杨女士的心。“跟她讲过多少次,把弟弟留在我的身边是因为弟弟太小,比她更需要照顾,可说什么都没用。”杨女士显得不知所措。
与杨女士处境相同的万先生夫妇告诉记者,自打知道妈妈怀了老二,女儿就经常莫名其妙地发小脾气,钢琴不练了,写作业拖拖拉拉,老二出生后,更是处处与妹妹“争宠”,只要妈妈对妹妹多照顾一点儿,就一脸不高兴,吃个早点都要比较谁多谁少,要是对她语气严厉一点儿,她马上就讲出“你们只喜欢妹妹”“家里没有我你们就高兴了”之类的话。现在女儿上了小学,变得很孤僻,还经常和父母顶嘴。“也不知道自己哪做错了,跟老大的隔阂越来越深。”
盘点:孩子与家长都有什么烦恼?
[孩子的烦恼]
老大的情绪由何而来?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一些家庭中的老大,倾听他们的心声。
四年级学生左心怡:每天我在自己屋子里写作业的时候,总能听见爸爸、妈妈和弟弟做游戏时传来的欢笑声,我心里很难过,爸爸、妈妈已经很久没陪我那样玩儿过了,跟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学习,还总是很大声很厉害的样子,可跟弟弟说话时,总是很温柔,我觉得自打弟弟出生了,爸爸妈妈就变了,他们不爱我了,只爱弟弟。
二年级学生王浩博:爸爸妈妈对我说,打算生个弟弟或者妹妹来陪我,可我真的不想要,我们班上的果果就有个妹妹,现在他什么都要让着妹妹,如果妹妹哭了,爸爸、妈妈就会批评他,我可不想这样。
幼儿园大班小朋友黄家明:爸爸妈妈太偏心,什么都让我让着弟弟,有时候明明是弟弟错了,他们却批评我。就比如说上次,弟弟把我最喜欢看的绘本给撕了,妈妈不批评弟弟反而怪我没把绘本放在高处,我觉得特别委屈,就因为我比他大,就什么都是我不对吗?
采访中,老二也说出了他们的想法。
幼儿园小朋友刘裕达:我和我姐从小就爱打架,因为她太抠门了,她有很多新鲜玩意儿,我碰都碰不得,一摸她就急,连我妈都说她,没有当大姐的样儿,有时我也很苦恼,不知哪惹她了,怎么总是不待见我。
幼儿园大班杨德宝:姐姐不爱说话,不爱理我,也不爱理爸爸妈妈,姐姐说是因为我她才变得这样。
连日来,记者在幼儿园以及小学校门口随机采访了50个孩子,当记者问到是否愿意让爸爸妈妈要老二时,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占80%。问及原因,大多孩子表示最担心的就是弟弟或者妹妹会抢走爸爸妈妈的爱。
[家长的烦恼]
1.不自觉的偏向老二
“其实不是故意的,就是因为老二小,就会不自觉的多照顾他一些。”夏女士告诉记者:比如吃饭的时候,老大已经上小学了,老二才上幼儿园,那肯定是要喂小的,老大吃多吃少有时忙得确实照顾不上。还有出去玩的时候,肯定也是抱着老二。晚上睡觉也得多陪着老二,让老大锻炼着自己睡。有时想想我这心里也挺愧疚的,毕竟老大也还是个孩子。
2.平等对待力不从心
“哪能一碗水都端平,别说还得上班,时不时再有个让你操心的七事儿八事儿,就算什么都不用管,一心一意照顾两个孩子,也很难做到绝对平等。”市民李女士感慨地说。
李女士是位外企白领,生孩子前,是公司业务骨干,可自打有了孩子特别是老二之后,时常丢三落四、忘东忘西。“孩子虽然是爷爷奶奶带,但吃的穿的用的都得操心,吃的要看是不是有机的,穿的要看有没有安全标准,用的东西也要特别精心,还要带着孩子奔波兴趣班、辅导班,再加上公司还有一大堆事儿,这已经让我心力交瘁了,哪还顾得上去想,这个事儿偏了谁,那个事儿薄了谁。”李女士告诉记者厚此薄彼的现象难以避免,她也顾不上这么多了。
老大突然“不懂事”,根源在哪里?
1探究
心理发展的特定阶段使孩子难容人
在少子化或独子化家庭出现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我们国家,多子女家庭占到了大多数,一个家庭中,孩子们通常相差1岁—2岁,老大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迎来了家中的老二甚至老三,大家一起玩、一起闹,也并没觉得父母的爱被别人剥夺。
为什么现在的二孩家庭家长们会面临“大宝心理波动、二宝无理取闹”的教育困惑呢?南开大学心理学家袁辛认为,由于国家计生政策的调整,以及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80后”在养育第二个孩子时,通常都是家中老大上幼儿园或小学,也就是说,老大在3岁—6岁的年纪迎来了家庭新成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什么特点呢?
你或许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年轻的妈妈从菜市场里出来,左手提着满满一袋子菜,右肩挎着个鼓鼓的大包,怀里还抱着个两三岁的孩子。如果邻居看到了,主动帮忙分担,十有八九这孩子会哭闹不同意。他会说:“这土豆是我的,你不能动;这个白菜也是我的,也不能给你。”这样的孩子被袁辛称为“财迷土豆”。
“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当过‘财迷土豆’。”袁辛解释说,当孩子到了两岁左右,就有了初期自我意识的萌发,这个阶段孩子逐渐意识到“我”和“世界”的区别,从而确立了“我”与世界的边界,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的!”很多家长也深有体会,好像突然有一天孩子就变得“自私”了,不喜欢与别人分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但恰恰是这种所谓的“自私”却是孩子成长的证明,是人的本能的一部分,孩子只有首先确立了“自我”,感受到了“享有”,才会发展出分享的能力。
袁辛说,无论是对于实实在在的物质,还是父母给予的爱,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会产生这样的心理,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也是生命所呈现的本来状态,家长千万不能因此而责备孩子。
2探究
家庭结构变化让老大心中不安
“我不喜欢小弟弟,以前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是妈妈搂着我,给我讲故事,现在全家人都抱弟弟去了!”在采访中,6岁的男孩竣竣向记者表达不满。新的家庭成员的到来,让很多像竣竣这样的老大感到了不安。
多位心理学专家一致认为,对大孩子来说,原本保持多年相对稳定的家庭结构被打破了,熟悉的家庭关系出现了短暂的失衡,由于孩子内心比较敏感,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大的心理。
从三口之家变成四口之家,家庭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的习惯被打破。“以前妈妈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先陪我下棋,现在妈妈一进门就抱妹妹,给她喂奶,陪她玩。”5岁的朵朵因为妹妹的到来而感到很失落。“以前妈妈是我最忠实的观众,我学了一个新的舞蹈,总是喜欢第一个演给妈妈看,现在我给她表演时,她虽然人坐在我面前,但是眼睛一直看着弟弟。”6岁的迪迪在去年刚刚有了个小弟弟,这个新生命的到来让他感到妈妈不再爱他了。一位心理专家感叹,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容易使让人产生安全感,当这种习惯被打破,生活发生了变化,对于大人来说需要时间适应,更何况理性思维并不成熟的孩子?
此外,有心理专家分析,老二的出现,使原本的家中独子变成了家中的老大,他们独生子女的身份彻底结束,父母们对大孩子的期待也会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父母对家中老大的期待与老二不太相同,老大会被家长贴上“担当”“责任”等标签,承担着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这种身份的变化,导致了父母心态的改变,从而也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探究
父母亲也缺少与兄弟姐妹相处的体验
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天津地区首位候选导师陈玥对二孩家庭的子女教育保持着密切关注。随着近年来国家计生政策的不断调整,现在已经生育了二孩的家庭中,父母绝大部分为双独或单独子女,并且大多数是“80后”。陈玥发现,他们本身并没有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为人父母后,却又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孩子建立这一概念。如果没有及时自我提升,那么这种自身成长的缺失,就成了引发二孩家庭教育烦恼的重要因素。
很多“80后”决定再生一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体会到了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孤单,可以说,多数“80后”是在独享爱的环境中长大的,一个人得到了父母、祖辈6个人的关爱。陈玥发现,即使已身为父母,有时他们仍很难真正站在两个宝宝的角度,准确地体会孩子们的感受。在前来咨询的案例中,陈玥感到不少“独生子女”父母在教育“非独”子女时,教育能力的欠缺。比如,一些家长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成长经历使得他在教育子女时,常常出现互相矛盾的“双轨制”,对外,与小朋友交往时,他们教育孩子要处处抢占上风,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他打你,你就打他!”“别人抢你的玩具,你不会抢回来吗?”但是在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时,他们却要求孩子们和睦相处、互相谦让。这种内外有别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在与兄弟姐妹或是朋友相处时感到心理困惑。
有人说,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是的,每个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另一个现实是,作为父母很少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否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陈玥说,她身边很多符合计生政策的朋友相继有了两个孩子,由于教养方式欠妥,有的老大有了心理问题,出现了让人费解的行为方式。陈玥曾经遇到一个小男孩,虽然当时他已经是8岁的小学生了,但是仍然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弟弟一样使用奶瓶喝奶,晚上不去厕所小便,而是和弟弟一样使用尿不湿。为了纠正老大的行为,妈妈常常嘲笑他,“你都多大了?还用这个喝奶,可不可笑啊!”,妈妈这样说并没有激发老大改正的决心,反而使他学弟弟做小宝宝的行为愈演愈烈。“其实,老大用能力退化的方式在表达着他的需求,只不过大人的经验有限、能力不足,听不懂、看不懂孩子,他真正需要的,是想得到妈妈更多的关注和爱。”陈玥解释说。
提醒
对孩子,这些话不能说
“你是大姐姐(哥哥),就得让着妹妹(弟弟)。”
谦让无可厚非,但如果两个孩子争吵时,家长不问缘由、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把“大的就该让着小的”这样的理论强压在孩子身上,对于孩子来说,未免显得沉重。这样做的结果也往往适得其反,老大不仅不会心甘情愿让着老二,反而心里会觉得父母偏心或是不喜欢他,慢慢的,就变得叛逆、不自信,而老二则恃宠而骄,变得越来越任性。
“你们两个谁听话我就爱谁。”
父母说出这样的话时,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时间长了,总听这样的话,他们会觉得父母的爱不可靠,随时会失去,没有安全感。此外,由此更会加剧和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关系。
“都是我生的,你跟妹妹(哥哥、姐姐、弟弟)怎么差这么多!”
很多父母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激励孩子,让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可事实上,这样的说法只会让孩子感到很自卑,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累赘,而父母这种无意中的比较更是让兄弟姐妹则成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阴影。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应该因材施教,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以自己的速度成长。
专家观点
让孩子懂得从独享到分享的快乐
一个三口之家即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妈妈问6岁的儿子:“你的小妹妹快要出生了,让她陪你一起长大,你们一起玩儿好不好啊?”没想到小男孩却回答:“她出生了我就把她掐死!”
这样一个令人吃惊的答案来自本市一位心理学工作者给记者讲述的真实案例。
随着独子化家庭的出现以及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独享父母所有的爱,是很多孩子的普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袁辛说,首先要培养孩子从独享向分享的转变,当父母决定孕育第二个孩子的时候,要积极与孩子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同时意识到家里多了一位新成员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与弟弟妹妹一起分享也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他们的到来为自己增加了新的伙伴,而不是只会抢玩具、分走爱的竞争对手。懂得分享的孩子,并不感到父母的爱是被夺走了,而是认为父母的爱是应该与弟弟妹妹分享的,自己的爱并没有减少。其实,即使没有老二的出现,作为父母也要培养孩子乐于分享、善于合作的能力,要让孩子明白分享并不会失去什么,反而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其次,父母应尽可能给予孩子充足的爱,不能因为老二的到来而出现明显的减弱。比如,在大多数家庭中,妈妈是带孩子的主力,但是随着妈妈孕期的增长,在日常照料上可能会越来越力不从心,那么这时爸爸就要更多的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对孩子给予更多关注,让孩子认为即使弟弟妹妹出生了,他们也被爸爸妈妈深深爱着。否则,老大就会觉得是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阻碍了他们享受爱,从而迁怒于老二。
老二出生,父母势必会对这个弱小的新生命给予更多照顾,老二饿了,妈妈要及时喂奶,老二哭了,妈妈会抱起来安慰,老二生病了,妈妈还要悉心的照料,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很多老大会产生不平衡心理,这也是为什么老大从老二刚出生时的好奇很快就转变成嫉妒心理的直接原因。袁辛说,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就是请老大一同参与到对老二的日常照料中来,让老大为老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为老二把用过的尿不湿扔到垃圾桶里,给老二喂饭,教老二搭积木,给老二讲故事,为老二洗澡等等,然后父母再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老大会因参与而获得成就感,才会慢慢地、发自内心地爱上弟弟妹妹。
家长要把一碗水端平
陈玥认为,对于两个孩子的家庭而言,父母需要注意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尽可能地做到一碗水端平。比如,老二在1岁之前,父母可能会对他投入更多的关注,当老大闹情绪时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爱,如果他们同时哭要求抱抱时,最好别老是抛下老大去照顾老二,也需要满足老大的需求,因为老大的需求更多地是情感和心理层面,而二宝更多还是吃睡等生理需求。
当两个孩子逐渐长大,孩子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和争端,陈玥建议,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一味要求老大让老二,很多家长的口头禅是“你是老大,你让一下妹妹怎么就不行呢?”这样很容易引发老大的不满,让他感到很委屈,更加激发老大把内心的情绪转嫁到更弱小的弟弟妹妹身上,从而产生报复循环。正确地做法是,当老大故意发脾气或者攻击老二时,不要随意指责他。若老大恰好处于反抗期,父母的斥责只会让他的情绪雪上加霜,应该认同老大的情绪,多倾听多理解,用行动补足老大缺乏的安全感。此外,陈玥建议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一定要有特殊时光,这个特殊时光是分别给老大和老二的,也就是说在单独陪老大的时候就全心投入,在单独陪伴老二的时候也是全心投入,这样无论老大还是老二都能感受到父母全部的爱。
陈玥说,还可以通过书籍引领老大体会兄弟姐妹的快乐,故事书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往往会超过日常言语的熏陶,孩子们记住书中的人物比记住妈妈的说教容易得多,书本中的人物之间人物关系和情感都能深入孩子内心,让他开始调整自己的心理,学会耐心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