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排座班主任犯了难 纠结换同桌不如学会适应

16.09.2015  11:26

  天津频道 开学分座位,你想跟谁做同桌?采访中,很多中小学生会说:有个聊得来的同桌多幸福,我能自己选同桌吗?班主任掌管了分座位的“大权”,谁跟谁一桌,班主任要考虑很多因素。可在不少家长和学生眼中,坐在哪儿对学习和心情至关重要,为了座位找老师,在各中小学都是屡见不鲜的事儿……

  讲述:开学分座 班主任接到十几通家长电话

  新学年开学不久,河西区某中学初一班主任杨老师就接到十几个家长的电话,拜托她给自己的孩子安排一个“合理的座位”,其中有两个还是辗转熟人过来说情的。

  什么叫“合理的座位”?杨老师总结了家长们的排座理由,无外乎是这样几类:孩子视力不佳,需要坐在前排;孩子爱分心,希望安排一个文静话少的同桌;孩子是个女生,希望同桌也是个女生……或者干脆就希望老师给孩子安排在前面位置好的座位,便于孩子听讲记笔记和老师监督。

  尽管杨老师再三解释,班级座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过段时间还要整排轮换,可有的家长就是强调自己的愿望,希望老师多照顾照顾,认为孩子在新环境里的第一个座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新学年的心情,甚至还有的家长借着教师节的机会,直接给杨老师送礼,希望能实现有一个好座位的愿望,这让杨老师心里非常别扭。

  “怎么跟个别家长解释座位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重要,而且孩子有他自己的认识新同学、适应新环境的方式,家长就是听不进去,就是固执地认为老师不肯帮这个小忙。”杨老师一开学就遇到这个心塞的事,感到特别无奈。

  论座位的“重要性

  学生:一个不喜欢的同桌影响心情

  不但家长对孩子在班里坐在哪儿很看重,有的学生也对座位挑挑拣拣。

  高一女生小昕说,刚考到一所新学校,虽然对班主任的脾气还不了解,可同学们在暑假的时候就建了一个群,大家在群里聊聊自己的喜好什么的,也能了解一些同学的特点,在开学的时候就不那么陌生,想跟谁做同桌,也都跟班主任提出来了,班主任说会考虑。后来分座的时候,老师还真考虑了我们的意见,把愿意做同桌的同学安排在一起。

  小昕回忆说,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同桌是个不爱说话的女孩,可我就喜欢嘻嘻哈哈,我们就说不到一块,坐在一起就是客客气气的。当时也跟班主任提过想换同桌的事情,可班主任的理由是,两个爱说话的同学在一起影响学习,换座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现在想想班主任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可真是脾气不相投的人做同桌,还是影响心情。当时我俩做了一年同桌,都没有一起去买过午饭,一放学都是各找各的朋友圈。

  初三学生小叶觉得,跟谁做同桌有时在老师眼里没那么重要,可真要是两个说不到一块的学生坐一起不也是挺别扭的事儿吗?为什么很多老师都凭主观对学生的印象分座位呢?什么“爱说话的就得跟安静的坐一桌”“纪律不好的安排在边座别影响别人”这样的标准真的好吗?为什么学生不能自己挑同桌呢?

  家长:近朱者赤 一个好同桌就是半个好老师

  采访中,不少家长认为,同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和平区某学校的高中班主任张老师说,百分之六七十的家长都跟班主任聊过孩子的同桌问题,每个班级都有十几个家长跟老师提过给孩子换座位的问题。

  高二学生家长郑女士曾经跟孩子的班主任提过两次换座位的问题。郑女士说,没有家长不希望自己孩子的同桌是个好学生,当然前提得是自己孩子的成绩也能说得过去。

  郑女士认为,近朱者赤,每科的老师都是轮堂走的,可是同桌坐在一起就是整日的相处,两个要求上进的学生做同桌会相互促进,大家互相督促,交流探讨问题非常方便。如果跟一个玩心重的孩子同桌,赶上另一个自制力不强的,不久就光剩想着怎么玩了。一个好同桌就是孩子的半个好老师。有的家长跟老师提换同桌的事情,当然多是从自己孩子的角度考虑,如果老师能多观察班里的孩子,在安排座位的时候可能会更全面。

  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林女士说,年龄小的孩子对同桌没什么概念,认为只要能跟自己多说话、多一起玩的同学就是好同桌,家长就要考虑得多一些。孩子同桌喜不喜欢学习、纪律好不好、脾气急不急,甚至讲不讲卫生,都在家长们的考虑范围。林女士认为,小孩子受环境影响更大,家长就要帮着把把关。周围几个熟悉的家长都找过老师,提出对孩子同桌的要求。

  老师:排座位 很难做到人人满意

  孩子想自己做主找同桌,家长有自己的想法要求,统统交给老师协调,确实让不少老师感到为难。

  某中学初中班主任何老师说,每学期排座位对班主任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是接新生的班主任,对班里的学生还不是特别了解,只能根据学生的视力和身高等客观因素安排座位。开学过了一段时间,就陆续有学生和家长提出换座申请。到了初二年级,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关键期,孩子在此时有个好同桌,一起努力,初三的时候就能省力不少。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跟成绩好的学生做同桌,实在不行也得跟个守纪律的学生坐在一起。可是排座位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工作,很难做到人人满意。谁要是被排在边边角角的地方,敏感的学生立即会觉得自己被老师放弃了一样。

  高中班主任范老师说,刚当老师的时候,有老班主任传授排座位的学问,就是先客观后主观,先按照学生的视力身高大致排一下班里的座次,再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进行微调,绝对不能把两个爱说话、爱分心的学生排在一起,适当的时候还要进行座位轮换,保证每个学生一学期里都有几次机会坐在正中的位子。另外,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允许他们选择一次自己的同桌。不过,即便有了这么灵活的排座办法,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和家长都很满意。

  教育与改变并进

  观点

  同伴互助 不仅仅是一个同桌

  天津市第二十中学德育主任张椿楠表示,老师排座位会有很多考虑,比如到高中阶段,会多安排女生和女生一桌、男生和男生一桌,避免青春期里的一些尴尬。老师客观因素考虑得多一些,有时为了班级整体的纪律或是学生精神状态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至于家长和学生提出的要求,老师都先衡量一下是否合理,例如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都戴眼镜,视力因素不再是换座的主要原因了。

  张主任认为,换同桌不能光从“利己”的角度出发,找一个让自己看着顺眼的同桌,总不能要求同桌都来适应自己,更多时候要考虑自己如何顺应集体。现在中小学的座位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轮换座位很普遍,那就要求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去适应不同性格的同学,适应与否都要从自己身上先找原因,跟同桌相处就像提前进入社会的演练。同伴互助,不能只要求同桌们来帮助自己,也要积极地帮助别人,变“我想怎样”为“我应该怎样”,同桌之间的相处就会容易许多。同时希望家长选择信任老师,不是每个老师都要给学生找一个差劲的同桌,单纯站在孩子“希望”和“想要”的角度,会造成很多矛盾,不利于孩子融入集体生活。

  找学伴 变革教学方法

  和平区昆明路小学校长李素颖认为,千万不要把“同桌”的概念给僵化了,尽管老师会根据孩子个子高矮、视力情况和性格特点来安排座位,但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周一换座位的情况很平常。轮换座位可能是纵向轮换,也可能是横向轮换,只要视力情况允许,矮个的学生也可能换到后排坐一周。另外,现在小学逐步小班化,老师的教学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分组讨论、游戏竞赛,甚至走班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座位并不固定,跟谁坐在一起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班容量变小、小升初考试取消,都给教学改革提供了空间,比如学生可以自己找学伴互助学习,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视野扩大了,不会纠结在跟谁同桌的问题上了。(完)

[责任编辑: 金鑫 ] [编辑: 金鑫 ]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