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连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14.01.2015  18:57
 

城市建设是城市功能发挥的基础和前提,是城市升级发展的保障和引擎。近年来,大连市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2009年至2013年城市建设总投资分别为600亿元、1024亿元、2850亿元、3573亿元、2469亿元,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生态宜居城市重大项目建设,对提升城市功能、改善民生、缓解交通压力、拉动经济增长均起到了很好的拉动性和基础性作用,搭建起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基本框架。

一、坚持把城市建设和管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多年以来,大连坚持以城市建设引领和促进城市发展的环境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的“两先区”建设。国务院发布《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后,大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推动大连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并强调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产业升级,就是抓社会和谐,就是抓改善民生。大连市的城市建设进一步突出了城市规划管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着力解决“城市发展的高峰期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一主要矛盾和“城市环境、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这一突出问题,不断加快美丽大连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高度融合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

二、不断强化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结合2010-2020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大连市确定了主城区组团、新市区组团、渤海区域组团、黄海区域组团为架构的全域城市化发展格局,并相继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核心城市发展规划和新一轮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现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域、统筹城乡,多层级、分阶段的城乡规划体系。2013年新的一届市政府成立以后,第一次会议就专题研究加强城市规划工作。一是立规矩、定标准,出台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主城区及新市区规划工作的通知》,明确对大连市主城区、新市区城乡规划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二是努力提高规划水平,重大项目规划均采取国际招投标,严格执行专家评审、市规划委员会审核程序,以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统筹性和科学性。三是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坚持“先规划、后审批,先定指标、后搞建设”的原则,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作用,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坚决避免规划“以项目为中心,规划跟着项目走”以及随意变更规划和“未批先建”等现象的发生。

三、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大连市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相继实施了大连北站和哈大铁路客运专线等铁路建设,大连机场三期改扩建和新机场建设等空港建设,土羊高速、皮炮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地铁、金普城际铁路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东联路等城市快速路、南部滨海大道等城市交通建设;同时,大连建设了国际会议中心、体育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加快了东港商务区、新机场沿岸商务区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全市在建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共有12条,总长度30.8公里。在大连市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新城区—东港商务区,先后开工建设了国际会议中心、海昌东方水城及长约10.25公里的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等诸多国际顶级建设项目和配套设施,并陆续竣工投入使用。连续的大规模、高水准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提升了城市功能。

四、不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

目前,大连市居民住房已基本形成了市场调节与政府保障相结合、多层次供给与梯度消费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系,廉租住房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高标准快速推进,被授予“辽宁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从2009年起,大连市实施了开发改造旧城区、新建停车场和健身场所、改造集贸市场和提升路街环境的城市建设“五个一”工程,累计完成建设项目506个,完成投资126.3亿元。从2013年起投资近20亿元,实施600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2013年完成80万平方米,2014年完成300万平方米。从2013年起实施垃圾、污水处理以及供热体系建设的县城建设“三个一”工程,累计完成22个项目。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9%以上,城市住宅供暖普及率达到99.8%。大连市大力开展城市绿道和健身路径建设,先后完成了森林防火通道、市民登山路径和与“山上看大连”为一体的健身路径35处、104公里,城市绿道22公里,其中20.99公里的滨海路人行观光木栈道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使改革开放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五、不断加大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力度

大连市于2008年启动了生态市建设,以蓝天、碧水、绿地、青山工程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201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低碳城市第一名。

截至2013年,大连市开展的“拆炉并网、集中供热”工程共拆除燃煤锅炉4477台、烟囱3425根,并网面积达3079万平方米。创建环保绿标路、出台黄标车淘汰政策,在全省率先开展石化行业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征收扬尘排污费,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市内4区已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达15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02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2012年7月建成的大连城市中心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一期设计日平均焚烧处理垃圾1500吨,焚烧处理后垃圾减量70%、减容90%以上,每年可节省垃圾填埋用地80亩。2009年4月建成的大连市夏家河污泥处理厂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城市污泥600吨,目前平均日处理污泥350吨,同时处理餐饮垃圾,2010年被业界评为“中国十大污泥处置案例”第一名。大连市着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截至目前已建设农村污水处理工程60个、垃圾处理工程24个,在全国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排名第一。大连全市年造林绿化投入连续3年超过100亿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全市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及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陆域总面积达到1432.92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1.4%,基本形成了“绿脊连通、海滨环绕,山水相融、人地和谐”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格局。

六、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大连市不断地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常态化水平。进一步深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和城管行政执法改革,细化环卫扫保考核计分方式,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及环卫企业的职责范围和环卫作业质量目标。坚持以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载体,每月组织有关部门和区政府进行市容拉练检查,采取随机定路线、播放月度暗访录像片、现场问责、新闻媒体全程参与报道等方式,就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路街秩序和城市亮化开展大规模整治行动。

2013年,大连组织了“市容环境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了外立面改造、待建工地整治等6大整治工程,较好提升了城市市容环境和品质。2014年,大连市本着“优化环境、改善民生、便民利民、规范管理”的原则,以主干道两侧和广场、车站等重点路段区域为整治重点,以从源头上解决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为突破口,启动了“市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共调动执法人员5万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6万余台次,攻克了占道经营、店外店、占道烧烤、乱堆乱放、违规广告牌匾等“屡禁不止、屡查不改、屡治不清”的市容环境难题,大力整治废品收购站(点)、管理规范早夜市场、严管严查违法建筑、严格规范管理建筑工地,实现了执法监管的“全天候、无缝隙、责任化”,市容环境问题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清理和控制。自2011年起,大连还开展了“城市交通整治年”活动,坚持“规、建、管、限”四管齐下,构建起“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建设监管和综合协调体系,初步形成了科学民主的决策系统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

七、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发展与改革

2009年,大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了建筑业快速发展,产值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连续4年以每年250亿元以上的增速发展,一直稳居全省以及东北三省之首,2010年被辽宁省政府授予全省惟一“建筑业强市”称号。2013年,大连市建筑施工企业(含劳务分包企业)共有2319家,从业人员达60余万人,实现总产值2318.6亿元,同比增长14%,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26.5%。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房地产业投资达到1710.4亿元,同比增长22.5%,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大连的行业管理部门启动了建设行政审批和建筑市场监管机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构建起了集建设行政审批、建设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管、建设市场信用信息评价三大系统为一体的大连市建设市场综合管理平台,为建筑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平台开发建设工作,2014年10月已开始试运行,12月底正式运行。同时,为引导建筑业由传统的粗放型、消耗型向绿色施工、低碳经济发展,大连市行业管理部门2014年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推进绿色建筑、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适老建筑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当前,大连的城市建设正处在以全域城市化为标志的新的发展时期和新一轮城市建设期,按照做大经济体量、提升城市功能、增强综合实力的要求,大连城市建设将深入实施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品质立市战略,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为把大连建设成为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