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 中小学设“正高级”职称
天津北方网讯: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2016年天津市教育工作会议获悉,今年本市将出台《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此举还将对中考制度以及大学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产生影响。
“此次改革将带动一些原来受制于高考制度的基础教育改革破冰,更多样化的人才选拔方式也将破土。”相关教育专家表示,“它还将带动中考改革,影响高校的人才选拔方式,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和大学转型奠定基础。”
“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本市将建设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做好资源调整、师资配置等准备工作。”市教委主任王璟表示,“在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方面,本市将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在中考改革方面,将完善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
该方案实施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市教委将通过完成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计划、完善中小学生“实践课堂”运行机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管理、实施《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等方式,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探索走班制、选课制、个性化学程和学分制
高中课堂教学适应高考改革
记者从2016年天津市教育工作会获悉,市教委将改革高中教学组织形式,推行“选课制”“走班制”教学。此举将大幅度改变现有高中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主动选择权交给学生。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市第二南开中学卢冬梅老师告诉记者。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其中要求从2017年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目前除上海、浙江已发布方案外,其余29个省份均已形成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与新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相协调,天津市也将全面修订高中课程,加大课程选择性,满足改革后高考“选考”的要求。
“今年全市将启动实施普通高中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2016-2020年),对首批24所特色高中进行评估验收,培育10所左右品牌高中,推广50所特色高中建设经验成果,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实验室建设、特色课程建设、开放学堂建设。”市教委主任王璟表示,“同时,探索‘选课制’、‘走班制’教学,实施个性化学程和学分制课程。”
特殊儿童实行“全纳教育”
实施“一人一案”安置开展医教结合改革试点
为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提升天津市特殊教育水平,2016年,市教委将推进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全纳教育”,对实名登记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一人一案”安置。
全纳教育是指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目的是让全社会和学校接纳残疾儿童入学,让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去年市教委发布《天津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通过实施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等五个项目,到2016年底,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促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两头延伸,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市教委主任王璟表示。
据悉,今年市教委将积极推行“全纳教育”,对全市实名登记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一人一案”安置。出台随班就读管理办法,在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建设一批资源教室。实施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配置适合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康复医疗设备。开展医教结合改革试点工作,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个性化的特殊教育和康复医疗服务。
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机制
中小学设“正高级”职称
记者从2016年天津市教育工作会议获悉,今年全市将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设立中、小学正高级职称,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机制。
自去年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便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新职称制度统一了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两个职称系列,有利于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市教委将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建立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市教委主任王璟表示。
据悉,除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外,今年市教委还将继续加强天津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工程、千名农村校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完善补充培训机制,建立荣誉制度。”王璟表示,“还将修订高职院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轮训制度,完善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机制,实施职业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启动新一轮‘能工巧匠’进校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