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多举措改善医疗服务 提高公共医疗水平

23.07.2015  12:57

   天津北方网讯: 2015年,本市基层卫生工作以深入推进家庭责任医生服务工作为主线,以夯实服务载体、强化服务功能和加强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推动医疗服务联合体和医养结合工作为突破,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深化服务内涵,全面推动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开展。

   组建医疗服务联合体

  针对建立医疗联合体工作,本市出台了2015年天津市建立医疗联合体服务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大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其中,和平区人民政府分别与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了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河西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区县也在积极筹备此项工作。

  目前,和平区南营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科大学总医院组建的医联体已运行一段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是设立专家门诊。总医院向社区机构派出专家,开展坐诊、查房、带教等工作,为全科、慢性病提供技术支持,为广大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帮助基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建设四个中心。依托总医院建设和平区消毒供应中心、病理诊断中心、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医疗成本。三是医务人员双向互动。总医院专家定点坐诊、定期巡诊,指导家庭责任医生开展居民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基层医务工作者到总医院学习进修全程跟师、短期轮训,逐步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四是患者双向转诊。在社区遇到的疑难病症及时转往总医院治疗,康复期患者转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五是探索药品联动新机制。在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需要,搭建总医院至社区中心的特殊药品“绿色通道”,方便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在社区就能取到大医院的药品。六是推进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实行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互通,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共享,方便居民就医。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全市积极推进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全面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目前,已形成以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的项目执行与绩效考核方式,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重点人群,在每年签约过程中,对服务对象健康档案进行更新,为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每季度进行健康随访。家庭责任医生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手册》中填写服务记录,讲解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有效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的影响。

  同时,积极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至6月底,全市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880万份,建档率达到71.7%;为73万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体检;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90万人,健康管理率达到46%;社区管理糖尿病患者29万人,健康管理率达到29.0%;社区管理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脑卒中患者和残疾人合计16万人。

   探索分级诊疗模式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本市制定了《天津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15-2017年)》。《方案》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围绕看病就医感受最强烈、反应最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通过实施分级诊疗、推广日间手术、加强合理用药、提高急救能力等举措,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逐步实现便捷就医、人文就医、安全就医、明白就医、智慧就医,从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诊疗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同时,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和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迫切需求,市卫计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下发《市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关于印发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根据疾病谱和发病率的变化,以滨海新区为试点,启动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切入点的基层定点就医形式,实行签约服务,可在基层签约定点医疗机构开具长期处方,扩大高血压和糖尿病在基层的用药目录,并与辖区二、三级医疗机构目录相衔接,使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能使用与二、三级医院相同的治疗用药。

  完成10个医疗服务联合体建设,鼓励和推进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按照功能发挥作用,理顺并优化医疗服务联合体内诊疗流程,缓解大医院就诊压力,从而逐步形成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今年下半年,将继续做实医大总医院与和平区以及中医一附院与和平区已经开展的医联体建设。

  同时,以滨海新区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强化区县二、三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联系。在三潭医院糖尿病单病种包干付费分级诊疗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扩大病种和试点范围,同时医大代谢病医院与多家基层卫生机构联合建立糖尿病联合管理模式。总结总医院与空港医院以及汉沽医院的医疗集团内部帮扶机制。探索分级诊疗工作多种机制。

   完善急救体系建设

  2015年,本市以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推进院前规范化诊疗工作,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年重点工作。目前,本市急救中心已与第三中心医院签订了急性心梗救治医疗合作协议;与胸科医院、武警医院、泰达心血管病医院签订了胸痛中心相关疾病医疗合作协议;与胸科医院签订心电监护无线传输系统合作协议,并已在河西分站开始试运行,并逐步扩展到各急救分站。对项目指定的14家PCI医院陆续进行调研,开展相关合作。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建设,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处置能力,实现院前院中医疗急救无缝对接。同时,定期开展急救骨干医师培训班,提高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医疗技术能力,减少致死率和致残率。

  下半年,本市还将启动全市脑卒中规范化救治项目,开展卒中中心建设,促进多学科规范化防治,及时开展静脉溶栓和相关治疗,提高卒中规范化防治的总体达标率。同时,以市胸科医院和市环湖医院为模板,初步选定医大二院、红桥医院、北辰医院和静海县医院作为试点医院,开展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两种疾病规范化救治,并逐步向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特别是涉农区县推广,让更多百姓得到实惠。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