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我们怎样读书?
新华网天津9月30日电(记者王菲菲、马晓媛) 当生活被电视、电脑、手机时刻包围,你还有多少时间留给书籍?媒介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人们生活,阅读也不例外。在此间举行的第25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数字时代的全民阅读成为关注焦点。
全民阅读面临“危机”?
当全民阅读越来越多地被重视和提及,“阅读危机”这个词也出现得越发频繁。中国真的面临阅读危机吗?
至少在山东人郑先生看来答案是肯定的。54岁的他此次专门从山东德州赶到太原参加书博会,“每次逛书博会,总会有一种精神上的愉悦。”郑先生最大的爱好是看书,家里书房四壁都是书籍。然而,这样的家风传统却没有在女儿身上得到继承。“整天玩手机,读书太少了!”郑先生说,据他观察,像女儿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记者在书博会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个大学生。山西财经大学大二的连同学说,她也知道看书是好事,但总看不下去。“每次想专心看书的时候,手机就响起来了,然后就开始和同学聊微信。”
“我们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民族,有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还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做人准则,但读书的习惯还没有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养成。”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认为,受改革开放经济浪潮的冲击,中国人读书习惯的培养受到了一定影响,同时,进入电子时代,多元化的娱乐方式更是对阅读造成冲击。
而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希安则认为,国人阅读正在升温。“三联书店24小时书店开门以后,我曾在不同夜里的3点、4点、5点、6点到店里考察,0点以后来的全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对读书的渴望和热情值得我们肯定。”樊希安说,中国年轻人还是喜欢读书的,关键怎么服务他们,引导他们。
从纸上到屏上,阅读变得不一样了吗?
“我这几年推广全民阅读,有人问我,你推广什么全民阅读,现在人人都在看手机,不就是在阅读吗?”对此,樊希安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看手机是在看微信、看信息,是在浏览,而浏览和读书是有区别的。”
樊希安所说的“浏览”也被叫做“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与看纸质书籍的“深阅读”“系统性阅读”相对。
今年4月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的数据显示:手机阅读因方便快捷成为主流,用户碎片化阅读的习惯非常显著。例如用户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为21分钟,床上、厕所、车上成为主要的阅读场地,每天的9点、12点、20点成为一天中三个阅读高峰,睡前则是最高峰,大部分读者习惯拿着手机看上几眼。
对于这种阅读方式,龚曙光认为:“从纸上到屏上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走失,走到了娱乐中,到了游戏、影视剧中去了,他们没有再回归到阅读中来。”
看网络文学还是传统经典?
数字时代,人们的阅读偏好是否也会有所变化?
记者在书博会上看到,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展柜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在这里,《云中歌》《华胥引》《花千骨》等网络文学作品被摆在显著位置,不时有学生们翻阅购买。
而对面的岳麓出版社则显得有些冷清,经典文学作品虽装帧精美却鲜有人问津。“肯定没办法和网络小说相比,不过我们的定位主要是中老年人。”一名工作人员说。
网络文学与电子时代相伴而生,其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毫无营养,却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樊希安认为,这一问题应该予以重视。“人生很短暂的,阅读要选择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书籍。一本书的好坏不是以‘好不好读’为标准的。”
作家王蒙表示,值得读的书非常多,有知识性、有情感性、有探讨性的、有回忆性的、也有兼容性、批判性的,各式各样的,有不同的作用。每个人选择自己读的书的时候,离不开他的需要,但总体来说,有一种是精神上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和强化自己的需要。这不仅仅是消费,甚至不仅仅是享受,阅读是一种推动,阅读是一种攀登。(完)
[责任编辑: 金鑫 ] [编辑: 金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