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生态殡葬深入人心

30.03.2015  13:28

  从市民政局殡葬处获悉,28日、29日,本市共举办八场集体共祭活动,共有793人参与。此外,今年首场骨灰撒海活动也在上个周末举行,共撒放骨灰99具,参与家属282人。文明祭扫、生态殡葬已经深入人心。


  洁白的菊花,摇曳的烛光,舒缓低沉的月光曲,感人至深的共祭词……在文明肃穆的氛围中,祭扫者寄托对逝者无限的怀念和哀思。“这种‘无烟’又庄重的祭扫方式,确实让人感触颇深,听着那低沉的哀乐,将人带到对逝者思念的意境中,所以今年的祭扫我哭了,这是我在以往祭扫时所不曾有的。”市民王先生说。


  “从2005年集体共祭活动启动至今,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已有10多万人次参与其中。”市民政局殡葬事业管理处处长王春生介绍,参与者均是通过区民政局组织或是拨打热线电话报名的市民,对于这种文明祭扫方式,大家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而且根据反馈的信息,很多市民要求扩大举办的规模和增加举办的场次,因此,今年本市要求在4月4日至6日期间,全市12个殡仪馆都要开展集体共祭活动。


  “清明时分,我们来到了渤海湾,护佑亲人灵骨安葬在这一望无际的水乡,让有限的生命融入大海化作永恒!”伴随着主持人朗诵的追思词,家属们走上游轮甲板,将亲人的骨灰撒入大海,用生态环保的安葬方式,让亲人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本市自1990年开始骨灰撒海工作,至今撒放骨灰1.3万具,直接参与的家属两万余人。”王春生说,与传统丧葬方式相比,海葬不占用土地资源,没有高额的墓地管理费用,还绿色环保,对海水没有污染。近几年,参与“海葬”活动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截至目前预约骨灰撒海1000具,达到了去年全年的总量。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