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广播网2月23日刊发消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体制机制谋突破,协同创新谱新篇

25.02.2018  00:01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科技创新成果最为丰硕的区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4年来,天津以北京转出的大专院校、科研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为抓手,在有序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同时,强化自身创新平台建设,促进资源整合,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记者:“我现在正在东丽区的中检科健(天津)检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公司是中国检验检疫研究院和东丽区政府战略合作的一项创新成果,将研究院在新材料、健康产品检测评价等领域的研发成果在天津产业化,将为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提供高技术服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海山就在我身旁,请他为大家介绍一下。

  李海山:“这个是鱼测试室,常规的就是玻璃缸,水是静态的。这个就会设计水是一直流动的,另外照明也会在24小时之内按照自然界的明暗、光照强度进行设置……

  李海山介绍起科研成果可谓如数家珍。其实,他们在检验检测的技术、试剂、方法、标准等方面的很多成果都属国际领先,也不乏国际机构、跨国公司表示合作意向。但因为原来的实验室在地理位置、运营成本、设施条件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错失了不少机会。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为李海山他们的创业梦找到了落脚点。

  李海山:“没有京津冀一体化的机遇的话呢,我们还是在北京旧有的体制下,小小的实验室里做原有的科研项目,没有一个平台去把我们技术积累转化,而且北京运行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是天津市科委到北京各个院所做宣讲,当初院里有多个部门都参加了宣讲的活动,我们是积极跟进。当时就看到这是个机会,然后促成了院区合作。

  随着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转移,北京的人才、项目、资源、成果等创新要素加速落地天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东丽区政府签约共建天津分院后,决定突破事业单位局限,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会明、常务副总经理李海山2017年底正式辞去了所长、副所长的公职。陈会明说,大跨度的创新,都是为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陈会明:“第一个创新,就是科研创业创新的科研人员,以职务发明的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第二个创新就是说我们这个公司还是一个混合所有制,股权整个设计是中国检科院占35%,创新的团队占30%,然后社会资本占35%。第三个创新,我们过来创业创新的团队,我们是跟院里签了离岗创业协议。做一件事情就要孤注一掷,我们要有这种决心。

  在东丽区的支持下,中检科健公司新建成的实验楼达5000平方米,面积是以前的七倍,并获得了东丽区“凤凰计划”国家级领军人才等一系列扶持。目前公司正在申请相关专业资质,即将面向社会开展专业化检验检测和评价服务,围绕本市蓬勃发展的生物医药、新材料、化工等领域,形成良性互动。陈会明说:“生物医药领域在药物前期有很多中小、小型的药企,但是它没有测试评价的能力,这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另外就是化妆品的原料,还有保健食品的安全评价。

  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带来的历史性窗口期,截至目前,本市吸引国家级院所或分支机构总数已达152家,引进科研院所项目117项。本市与中科院的院市合作项目累计达410余项,54个中科院成果在津转化落地,中科院天津创新产业园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落地。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设的天津激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就位于产业园中,曾经用于国防科技、航空航天等重大领域的激光技术,正为本市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基地负责人许东晖介绍说:“我们天津是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光电和激光行业刚好是现代制造业、智能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型的领域。一个方面正是应对天津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和传统的企业或者比较困难的企业寻找结合点,企业联合技术中心或者联合实验室。另外一种就是跟优势企业对接。

  创新带来的内生驱动力为天津转型发展不断积蓄新动能。仅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就与本市54家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合作,转化科技成果上百项,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50亿元以上。

  2018年,本市将不断强化载体建设,破除科技创新资源、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大力引进北京的科技资源,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市科委主任戴永康表示:“围绕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的中关村科技城,还有其他一些京津合作示范区的重大载体,布局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我们要建天津的成果的展示交易的运营中心,推动线上线下的交易,还有后续的配套的转化的服务,还有交易过程当中的补贴,是全方位的,形成从成果的产出到展示交易到落地的全链条的服务,带动天津的结构优化和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