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 组建6个医疗联合体
天津北方网讯: 记者昨日从2016年新区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新区将切实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计划生育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业务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基础管理等重点工作,开创新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新局面。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新建滨海新区肿瘤医院、滨海新区中医医院,组建6个医疗联合体等,新区居民将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据了解,今年,新区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17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数据监测、统计分析体系,及时总结改革经验。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完善医疗卫生绩效薪酬制度。推动落实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政策,促进合理用药,逐步降低药品、耗材使用比例,注重提高可支配收入,提高医院效益,努力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稳步实施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改革。组建6个医疗联合体,方便居民就近就医。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试点,初步建立分级诊疗模式。
继续深化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组建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汉沽、大港分中心。成立新区妇女儿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组建新区卫生监督所。
深入推进社会办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中心商务区国际妇儿医院合作项目,推动与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合作项目。完成新北街、欣嘉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营单位遴选工作,试行社会资本运营管理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模式。
开建肿瘤医院等两家大型医院
2016年,新区将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
新区将根据全市医疗卫生资源规划和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制定滨海新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加快医疗机构新建改扩建进度。完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主体工程和第五中心医院地下车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滨海新区肿瘤医院、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启动大港医院二期等工程。完成大华医院装修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大港社区医院、响螺湾医院等改造项目。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渤龙湖、欣嘉园、新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完成解放路、新城镇、杨家泊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改造工程。推动杭州道街、大沽街、茶淀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工程。
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工程。完成区域卫生信息化一期试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验收工作,推进全区医疗机构一卡通建设,实现多种模式的预约挂号、数据管理和查询功能。启动卫生计生单位内部信息化升级改造二期工程建设。
为13万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
2016年,新区将进一步夯实社区卫生服务网底。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13万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保持在75%以上。为10万名高血压患者和3.5万名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适龄人群大肠癌筛查和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达到全市先进行列。
新区还将推进“一个中心、一个特色、一个品牌”建设。巩固解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防治特色、新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皮肤病治疗特色的成果,努力推进三槐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肿瘤防治指导中心、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防治指导中心、大华医院康复养护特色建设。
创建20个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示范点
据了解,今年,新区将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落实《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落实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和奖励扶助政策,及时发放特扶、奖扶资金。做好失独家庭关怀关爱工作,将其优先纳入家庭责任医生服务范围,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开通就医“绿色通道”。
将按照国家生育政策调整要求,对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评估,全面落实一孩二孩生育登记制度。逐步完善充实“滨海计生”手机APP客户端和微信公共服务号相关服务功能,在线上传个人资料,试行网上办件,方便群众办证。
将抓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工程。开展“流动人口与健康同行”系列行动,为流动人口提供6项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创建20个服务管理特色示范点。
此外,新区还将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快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大港医院等单位创建三级医院进程,不断深化与北大医学部、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合作模式。继续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所有三级医院和80%的二级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三级医院开通自助缴费系统,不断提高预约诊疗比例。
在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方面,新区将开展“免疫规划服务年”活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落实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为全区20万人次提供20项惠民项目,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应急视频指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