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区长张勇:从滨海速度走向滨海效益

25.01.2016  09:35

  

滨海新区区长张勇接受北方网采访

        天津北方网讯: 十三五”时期,是滨海新区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新区抢抓难得历史机遇、提升发展质量、从“滨海速度”向“滨海效益”转型的关键时期。日前,滨海新区区长张勇接受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和前沿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滨海新区将以调结构、促转型、增动力、提效益、惠民生为主线,为后期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张勇表示,“十二五”时期是滨海新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特别是,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运行,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全面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加快建设,双创特区的崭新局面,滨海新区发生了历史性重大变化。

  “十二五”时期,滨海新区交出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9%的成绩单,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张勇说:“滨海新区是开放程度很高的区域,与全球经济和全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滨海新区也在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情况看,新区航空航天增速超过50%,节能环保产业的增速超过30%,生物医药也是两位数的增长。在服务业方面,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5%,创新型金融增长15%,这些都是我们培养的一批新的增长点。”同时,针对那些优势的过剩产能,通过自贸区、金融创新以及一带一路的政策,帮助他们走出去。而对那些,对环境有影响的,高能耗、高产出、低效益的企业,将下决心进行调整。如此一来,将实现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具有活力、后劲儿和效益。

  滨海新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全市“一基地三区”的定位,围绕“经济发达之都、创新创业之都、绿色宜居之都、魅力人文之都、和谐幸福之都”的目标,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努力使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到2020年,基本实现国家赋予新区的功能定位,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向国际化创新型宜居生态新城区大步迈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积累3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前,也是实施“三步走”战略的关键之年。张勇说:“第一项工作我们将狠抓实体经济。一是抓增量,用好五大战略机遇,打好对外开放的这张牌。”目前,滨海新区5000万以上的重点投资项目1600余个,总投资13000亿。同时,新区还储备了3000万的项目。2016年再签约5000个亿,储备6000个亿。这样,在目前已有的基础上,每年新增5000至6000亿的实体项目,这样就可以保证“十三五”设定的以实体经济为主、以社会投资为主的项目投资储备的目标。

  同时,滨海新区还将下力量帮扶支持存量经济,包括用好国家的各项产业政策,积极稳妥地通过各种方式,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北方网新媒体记者李泽亚 蒲永河 张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