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启动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改革
12月18日,作为滨海新区老年日间照料改革试点的汉沽街红霞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正式挂牌运行。该中心有别于目前已有的日间照料中心街道建、街道管的运行模式,采取民资建设、专业团队服务、民政部门监督指导的方式,把机构养老资源、日间照料、社区居家养老融为一体,将专业的养老服务送到老人身边。
社区养老服务 引入专业团队
红霞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位于汉沽街红霞里社区居委会旁,是与居委会分离的一栋三层小楼。
记者在中心内看到,活动设施非常完善,有生活照料室、休息室、活动室、阅览室、就餐室、便利超市等,使用面积达600平方米。
作为试点,该中心最大的优势是依托枫叶正红养护院的专业服务资源。院长陈孟兰介绍说:“中心是非赢利性的,面向的是社区里的困难老人、高龄老人、残疾老人等。我们将机构养老资源、日间照料、社区居家养老融为一体,目前来登记办理日间照料服务的老人有40多人。 ”
服务好不好 老人说了算
据了解,近年来,新区通过日间照料中心、配餐中心、社区食堂建设,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上,已经形成了一批服务设施,其中就包括日间照料中心(站)70余家。这些传统的街道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站)均位于办事处或居委会里,使用面积小,功能不完善,并且由街道工作人员兼顾服务管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资源掌握在街道或社区里,没有更多的人员和精力将它运营好。虽然设施是公益性的,但是如果不发挥作用,就会造成资源浪费。”新区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赵光宇告诉记者,“试点开展后,按照政策,每年对中心有补助。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监督,我们会通过考核,让老人、家属说合格或不合格。”
由重建设向重服务转型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居家养老仍是大部分老年人选择的生活方式。赵光宇介绍说:“居家养老服务是基础性工作,政府将通过运营机制的改革、补贴的落实来满足社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此次新区共设立了6个改革试点,红霞里社区是第一个。未来在该中心内还将建立呼叫服务端口,真正将养老服务送到老人身边。除政府项目发挥托底作用外,更多的还是吸引民资民企来建设。民政部门要做好指导服务,对每个项目作宏观指导,让他们的效益发挥出来,使服务设施由重建设向重管理、重经营、重服务转型,把专业团队和市场机制引入社区,达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