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规模发展
培育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规模发展
港西街风能发电 资料图片
天津频道 一场秋雨过后,洗尽纤尘的天津未来科技城,更显动人。在这片“发展战略产业的全球策源高地”上,占地面积近300亩的天津九州通医药健康产业园正加紧建设,多座建筑目前已封顶。不久后,这里将成为集生物医药研发与生产、总部办公、创新孵化、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是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板块之一。近年来该产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速保持在40%以上。产业发展的光明前景,成为吸引天津九州通医药健康产业园落子新区的关键因素。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自新区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新区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这一目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
科学蓝图领航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强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强劲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从2009年底开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做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确定了节能环保产业等七大重点发展方向。
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浪潮中被寄予厚望。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天津代表团审议的讲话中明确要求,滨海新区要选择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事实上,早在“十一五”期间,新区已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领域积累起一定实力。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信息研究室主任吴建新介绍,从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初,新区便以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快速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的主要领域形成一定优势。例如,新区新能源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已是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基地之一。
为更好地引领、支持产业发展,新区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潜在优势,编制出台了《天津市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产业发展的“路线图”。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新区将依托现有的功能区和工业园区,围绕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科技和节能环保这七大产业,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国内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其中,航空航天和新能源将建设世界级产业基地。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的核心内容,是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有力引擎,更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强大动力,其成果关系到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吴建新表示。
今年是左键投身滨海新区环保产业的第四个年头。过去几年,她领导的裕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辟出国内污泥资源化处置的产业新天地。从“一颗嫩苗”到“一树的枝繁叶茂”,左键告诉记者,这得益于新区的政策“好风”,让其得以借力发展。
左健介绍,近年来,公司获得了新区经信委工业技改项目支持,相关功能区给予了从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到创业孵化、房租补贴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业务洽谈上政府部门也积极牵线搭桥。公司目前已在天津地区建成了最具规模的污泥资源化处置设施,并与多家污水处理厂展开合作。
类似左健的创业故事,并不仅仅在环保产业这一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隅上演。近几年来,新区通过搭建平台载体、出台扶持政策等措施,不断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统计显示,该院已孵化创新型企业108家,注册资本达17.88亿元。“我们提供从新药创制、研发一直到临床的一条龙服务,真正实现了为药企保驾护航。”该院副院长王林表示。目前,新区建设了一批像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这样,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创新、加速发展的重量级平台载体。例如,新区获批的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便有3个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集聚着政策、服务等方面创新因子的平台载体,为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提供着不竭动力。
与此同时,新区还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因地制宜、精确制导,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编制政策“蛛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例如,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区政府设立了2.4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自主创新重大平台与环境建设、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型企业成长助推、社会发展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等方面给予资金补助;设立5000万元培育资金,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新兴信息与网络、高端设备制造、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节能环保、海洋工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的培育和扶持。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速发展,规模发展。
引擎价值已经开始显现
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11年,新区提出,大力发展“以高性能计算机、高端通用芯片、物联网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以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光电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节能环保、海洋科技产业,尽快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新区产业发展的现实目标。2012年,新区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如果再计算上规模达4000亿元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以及规模达2000亿元的电子信息业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分,那么前述的总产值将更为惊人。这一年,新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要“促进产业快速集聚,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显露出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今年,新区提出,要“以实现内生发展为目标,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主导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加速延伸”。战略性新兴产业已被新区赋予担负经济转型升级“重担”的厚望,而非简单的贡献财富价值。
事实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区转型升级中的“引擎”价值已开始显现。在今年举行的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新区展台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飞檐走壁”的建筑板材安装机器人、遨游深海的水下机器人……新区企业生产的这些身怀绝技的机器人产品,让观众们仿佛走进了科幻世界。近年来,新区以机器人为代表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迎来快速发展,产值突破300亿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指出,智能制造装备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将实现节能减排。在他看来,新区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其产品的广泛应用,将推动新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新区生产的智能制造装备,已在不少企业大显身手。
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增指出,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符合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要求,对提升现有产业价值,带领区域产业升级,支撑滨海新区研发转化基地建设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对国家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同样具有引领作用。
根据新区经济发展规划,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实现总产值8000亿元以上,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其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将显现愈发关键的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