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海滨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美丽乡村靓起来
天津北方网讯: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海滨街积极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常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以城带乡、文明共进,着力培育新农民、营造新环境、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探索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符合百姓利益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路,有力推动了街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面面掩映在村庄院落的文化墙,引导着群众崇尚文明;一个个先进典型的创建评比活动,激励着村民崇德向善;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海滨大地,处处涌动着清爽的文明之风,焕发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美丽乡村靓起来
今年以来,海滨街不断完善清洁村庄行动和“美丽滨海·一号工程”的建设成果,结合“大干150天”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组织群众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净化工程、重点部位集中整治工程、农村庭院文明创建工程,引导全民自觉爱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街道在各村设置垃圾集中收容设施并配备环卫保洁员,实行“户分类、村收集、街道拉运、集中清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同时,大力开展“四清四改”集中整治活动,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乱堆乱放乱倒的顽疾,村民的生活卫生习惯发生明显改变,打造“村庄清洁、环境优美、一户一景观、一村一画卷”美丽乡村新景象。
该街依托区位优势和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建设了融农家乐、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生态景观和经济林等功能区为一体的四季田园,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通过观光农业开发及市民农园建设让农业活起来,通过休闲旅游带动和农家乐培育让农民富起来,初步实现了农村“宜居、宜业、宜游”的建设目标。
文明乡风扑面来
“倡导文明新风,建设美好家园”“打造靓丽农村,共建和谐家园”“文明民主富强……”走在全国文明村联盟村笔直的村中路上,两旁的房屋墙上书写或绘画着一些宣传标语和图集,形成了一幅幅特色鲜明的“文化墙”。对村民进行润物无声的引导教育,群众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接受了文明新风。海滨街坚持在提高群众参与性、增强工作实效性和活动影响力上下功夫,深入开展“文明村”“最美家庭”“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活动,涌现出了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刘学合、刘玉江,天津市最美乡村人高阳林、王绍军等先进典型,在全街产生了强烈示范作用。各村还结合实际制定了《村民文明公约》等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通过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为宣传,各村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健康生活迎进来
夏日的傍晚,鑫泰小区文化广场上到处是乐声飞扬的景象。百姓吃完晚饭后来到这里跳跳舞,锻炼身体。在海滨街,六个村的活动场所都可以看到这样热闹景象。海滨街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形成了覆盖全街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先安排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了新区最大的农村文体活动中心,设有乒乓球室、室内健身房、台球室、棋牌室等,应有尽有。大力扶持农村文化团队,发展秧歌、曲艺、书画等各类自乐班和健身队20多支,实现了村村有队伍、组组有队员,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先进文化得到发扬。深入开展“城乡社区手拉手、双联共建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在城市社区开展的管理与服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困难群体的保障救助等工作经验“走进”农村。
农村文化的活跃繁荣,悄然改变着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也使农民的精神境界得到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