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紧抓五大机遇 争当新常态下加快发展排头兵
天津北方网讯: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去年12月31日获准设立以来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今年6月底,天津港东疆片区、中心商务片区、天津机场片区三个片区共新登记市场主体7053户,同比增长108.67%;注册资本(金)1739.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7.53%。
其中,内资企业有6240户,占了绝大多数,注册资本(金)1120.14亿元。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虽然只有280户,但注册资本额较大,达到了619.21亿元。此外,还新增了533户个体工商户,申报资金0.44亿元。
一年来, 滨海新区 深入贯彻市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五大战略叠加的历史性机遇,全力推进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努力克服下行压力,保持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上半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实际利用内资增长22.9%。
大力实施大项目好项目攻坚,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09个,在建项目869个,竣工项目117个。紧紧扭住转型升级的“牛鼻子”,搞好“一助两促”帮扶,摸清中小微企业底数,分类制定解决方案,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创新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拓展融资渠道,累计向2335家企业发放5857笔贷款,总额1494.7亿元。制定实施自主创新示范区“津领七条”,充分发挥现有科技平台作用,着力引进和培育众创空间,强化创新创业服务,在中心商务区探索创新创业资源加速集聚的新模式,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331家,新增小巨人150家。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密集开展国内路演、海内外招商和重点推介,三个片区市场主体大幅增加,1—8月份新设立内资企业7893户,注册资金1444.5亿元,外资企业391户,注册资金848亿元。开展租赁资产交易、平行进口汽车、境外融资平台等试点,先行先试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疏解非首都资源,对88家驻京央企总部进行全覆盖走访,来自北京的资金占内资到位额的50%。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按照“十个一”框架,优化“一口受理、一站式服务”流程,建立公共信用平台和执法监督平台,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模式,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美丽滨海·一号工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打一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开展九大专项行动,重点整治40条道路、50个小区、10个重点区域,新建提升绿化800万平方米。坚持铁腕治污,采取硬碰硬、实打实的措施,实施“五控”治理,进一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聚焦十大民生工程60个重点项目,按照精品工程标准,全面抓好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建成一批高水平的教育、卫生、文化设施,补齐社会发展短板。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