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发地市场:上周白条猪价格小幅回升
2015年11月13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9.83元/斤,比2015年11月6日的9.78元/斤上涨0.51%;比2015年10月13日的10.10元/斤下降2.67%;比2014年11月13日的8.28元/斤上涨18.72%。周环比微幅回升;月环比降幅较小;年同比涨幅十分明显。
上周(2015年11月7日至11月13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走势比较平稳,周后期略有回升。
上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是9.90元/斤(11月10、12日),比上上周的9.88元/斤上涨0.02元/斤,涨幅0.20%;最低价9.70元/斤(11月7、8日),与上上周的9.70元/斤持平。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0.20元/斤,高出2.06%,波动的幅度比上上周的1.86%略有放大。放大的原因是上周白条猪的最高价小幅抬升、最低价持平;使得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距略有拉大。
上周的最低价出现在周前期、最高价出现在周中后期,说明上周肉价稳中有升。
上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2048.71头,比上上周(10月31日至11月6日)的2058.29头减少0.47%;比前2周(10月24-30日)的2046.57头增加0.10%;比前3周(10月17-23日)的1944.43头增加5.36%;比前4周(10月10-16日)的2012.14头增加1.82%。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2161.57头,今年同比增加-5.22%,上上周同比增加的幅度为-12.96%,上周日均上市量同比下降的幅度明显缩小。
上周日均上市量环比降幅很小,不足0.5%,主要是个别屠宰场为了稳定价格,减少了上市量。纵观最近几周的日均上市量,变化是比较小的,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幅度都比较小,这说明上市量是比较稳定的。去年同期,为了稳定白条猪的价格,屠宰场的上市量环比有较大的降幅,今年上市量相对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导致上周日均上市量同比的降幅比上上周明显收窄。
目前,就全国而言,猪价仍然处于高位调整过程中,总体上的表现是稳中有降的趋势,或者是降中趋稳的态势。从最近1个月的时间来看,猪价处于小幅波动之中,既没有出现实质性的上涨,也没有出现实质性的下降,总是处于小幅波动之中。而市场上的肉价波动的幅度就相当大一些,主要是受到每日上市量变化的影响。从屠宰厂的角度来看,猪价是越低越好,肉价是越高越好,无论猪价是多少钱,只要是市场上的白条猪少了,肉价一定要涨起来。而且是涨价容易降价难。所以从新发地市场白条猪价格走势对比图就可以看到,肉价波动的幅度远远大于猪价波动的幅度。这种现象与北京的批发市场实行“场厂挂钩”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场厂挂钩”提高了市场准入的门槛,局限于少数厂家,抑制了竞争,市场价格就比较僵化,就为已经获得“准入”的厂家提供了价格“保护伞”,有的厂家就可以肆意地操控价格。“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弊病是难以通过行政命令得到解决的。
目前毛猪的供应能力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降幅大约在15%左右,这个降幅,恰恰把去年产能过剩的那一部分压缩了下去,使得毛猪的供应基本上接近供求平衡,供应略大于需求,这是养殖业经过1年多艰苦、痛苦的去产能化的结果。但是,毛猪供应能力的下降,仅仅是下降了供应过剩的那一部分,毛猪供应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前期出现的短时间供不应求,有屠宰场在这里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动作,掩盖了供应平衡略大于需求的实际情况。我们反复强调目前的供应关系是供应略大于需求,就是要减少表面现象对养殖业的误导。
价格会继续适度回调,然后逐渐趋于稳定。现在肉价仍然存在着虚高的成分,之所以虚高,主要是涨价预期拉动的,许多养殖场认为,经过较长时间的亏损,肉价有可能从1个极端转化为另一个极端。这种预期,与今年供求平衡、供应略大于需求的状态是不相符的。
在这种情况下,养猪场不必过于担心,肉价还会在高位继续运行一段时间,因为肉价是涨起来容易降下去难,养殖场仍然会在盈利、甚至暴利的状态下继续轻松一段时间。
在这种形势下,养殖场仍然需要坚持顺时出栏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