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建立工会组织并开展教育与管理的思考

08.01.2015  12:02
来源:    ——《工人日报
       

  一、集团农民工队伍的基本情况
  (一)集团的基本情况
  山西建工集团是山西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建筑集团。集团总公司是山西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设计资质企业,并具有国家商务部批准的直接对外承包和对外贸易经营权。2004年以来,集团总公司连续九年跻身“中国承包商60强”,    2011年12月入选“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排名第22位,居于全国省级建工集团前列。2012年再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455位。
  集团总公司拥有总资产185亿元,在册职工21182人,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数13420人。集团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其中高、中级技术骨干2600余人,一级建造师300余人,二级建造师700余人,有4位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两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两位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集团总公司年施工能力300亿元人民币以上,年竣工面积600万平方米以上。集团具有建筑科研设计、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建筑装饰、道桥施工、工程机械制造、建筑构件生产、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和建筑技术开发等综合经营能力,能够独立承包国内外大型工业项目和高级高层民用工程。先后涉足境内外公路、铁路、桥梁、水利、市政、环保、古建及煤、电、铝、化工等建设领域。集团相继在境外开辟了非洲、中东、东南亚、加勒比海、英国、巴西、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工程承包、劳务承包和国际进出口贸易市场,并在当地设立了代表处和境外分公司。近10年承建国际工程项目百余项,合同额逾15亿美元,外派各类技术劳务人员逾万人次。集团总公司连年超额完成了国家和省政府下达的外经工作任务,在海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被誉为“实力雄厚、管理有方,可以依赖的合作伙伴”,被山西省政府和国家商务部授予“外经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山西建工集团坚持“实施名牌战略,营造时代精品”的质量方针,创建近60年来,承建了一大批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及海外工程项目,创优质工程万余项,并先后获得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25项、“汾水杯”170余项,在山西省同行业占绝对优势。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山西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博爱银奖、优秀社会责任感奖、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二)集团农民工使用情况以及人员组成情况分析
  近年来,集团平均每年用工10万人次,高峰期能达到15万人次。农民工主要来自四川、河南、河北、湖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山西等地,其中四川的工人约占35%,河南、河北的工人约占15%。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55岁之间,其中女工人占5%~8%,40岁~55岁的占到总数的70%~80%左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约占15%,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60%,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5%。农民工技能等级证书持证率达到90%,在上岗过程中能做到熟悉本工种规范,全部接受入场安全教育、特种作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培训。

  二、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的特点比较
  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一是学历相对有所提高,但技能水平明显降低。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初中文化教育的约占60%,接受高中文化教育的约占25%。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接受基础教育的时间较长,所以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较快,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就出生在城市,绝大多数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经历,也没有进行过传统的师带徒技能的培养,所以他们在从事集团施工生产中只是普工而非技术工种。
  二是理想较高,但务实吃苦性较低。由于他们对农村和土地已经没有什么依赖,趋向于城市同龄人,非常渴望能进入城市生活。他们虽然也追求较高的报酬,但更注重工作的环境、职业的发展、劳动的体面、精神的满足、权利的保障,有着更高的追求,报酬已不是打工的唯一目标。新生代农民工中独生子女也较为普遍,从小生活相比上一代相对优越,他们不愿意从事较为艰苦的工作岗位,吃苦精神和务实作风都较前者欠缺许多,从而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比例在下降。
  三是维权意识强,但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较低。新生代农民工在法律意识、人权维护上比传统农民工强了许多,维权的方式上也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但他们对权利的对等性还认识不足,过多地强调索取的东西,而忽略了为索取和回报自己应该有什么付出,忍耐性较差,随意性较强。
  四是易偏激,遇事缺乏正确的判断力。新生代农民工由于中期离开农村,脱离农业生产活动,对农村的生存依赖程度已经很低了,甚至几年后就是完全的放弃,但在城市又很难有稳定的工作,相对较高的薪酬,在心理上总是找不到平衡,易被边缘化,故思想极不稳定,逆反心理和苦闷的情绪变得十分突出,稍有挫折就易走极端,不能用正确的心态去处理和对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