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创新发展信息化应担重任
“十三五”时期,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在旅游工作中的定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力量投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称《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以此为题谋篇布局,对“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客观实际,《建议》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笔者统计,《建议》中使用“创新”一词达到70处之多,可见创新理念的重要性。
在《建议》所提到的“四大”创新中,理论创新是先导,制度创新是保证,文化创新是指导和促进,科技创新是关键。科技创新就是要推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并将其成果应用到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去,正在兴起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信息技术发展无疑是最深入广泛和最重要的。因此,《建议》将信息化及其在“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推广应用作为重点进行了部署。据笔者统计,《建议》全文涉及信息化、网络等语言词汇共有25处之多,内容涵盖形势判断、目标任务、发展理念、科技教育、国防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基础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建议》第三部分“坚持创新发展”集中反映了信息化在我国创新发展中的突出地位。该部分一共七个方面,都涉及信息化。可见,信息化是“十三五”国家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技术力量。
信息化是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技术推动力量。旅游活动的跨区域、异地性和不可预先看验以及资源产品项目的不可移动性等特征,决定了预先获取信息十分重要,因此,旅游经营服务、组织管理、市场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收集并发布与旅游消费密切相关的目的地、线路产品的各种信息,信息是旅游消费、服务、组织管理的首要因素。旅游信息及其传输,除了要具备及时、准确、全面等通行特征外,往往还需要直观、生动、便捷等。传统的以纸为媒介的旅游信息传输在这方面受到很大制约,以电为媒介的电话、传真在及时性方面有很大进步,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视联网等则在进一步提高效率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直观、生动、便捷程度,且可以随时随地随意用照片、视频、文字交流互动。
信息化无疑是当前和今后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技术推动力量。因此,国家旅游局在年初所提出的我国旅游业发展的“515战略”中,将“全面融入互联网时代,用信息技术武装中国旅游行业”作为十大重点任务之一进行动员部署;9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国“旅游+互联网”大会,开通全国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国家旅游局还研究编制了旅游信息化规划,组织开展了全国智慧旅游和景区游客量监测试点,开发建设全国旅游基础信息库,进行全国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应用管理重点课题研究等,积极推动旅游信息化发展。
“十三五”时期,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除了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在旅游工作中的定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力量投入外,在任务和对策措施方面要有所创新,体质增效。
首先,加快系统整合和分级建设统一平台,实现旅游信息系统互通互联和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国家旅游局将依托全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和应急指挥平台、全国旅游基础数据库,通过系统迁移和逐步梳理、整合,形成全国性的平台和旅游大数据中心,在支持本级行政管理决策的同时,尽快形成与各地区、重点城市、主要景区上下贯通的旅游资讯、公共服务、组织管理、应急指挥、会议通信等系统,同时为地方、城市、旅游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行业组织提供基础和基本数据支撑。各地要从旅游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全国和本地区信息化规划,通过迁移、整合,形成本级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总之,“十三五”旅游信息化,一定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从分门别类开发建设并运营维护信息管理系统,向统一组织、分层级推进旅游信息化的转变,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其次,及时应用信息化新技术,努力提升旅游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投资运营、宣传推广、经营服务、组织管理等工作水平。一是要推广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为各项旅游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二是要在旅游宣传推广和营销中充分应用移动互联网、视联网技术,使宣传推广方式和手段更直观、生动,并注意发挥互联网在口碑营销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引导目的地进一步改进和提升营销效果。三是在面向游客提供旅游经营服务和公共服务信息方面,要充分考虑移动互联网的需要和特性,引导各类旅游服务信息提供方利用移动渠道传输信息,让各地、各类游客随时随地使用移动终端获取所需信息和服务。此外,重点、大型旅游景区和各级各类旅游目的地的组织管理机构,还要尽快利用物联网和视屏、卫星通信和定位等信息技术,做好重点区域、部位、时段的游客量监测调控、应急搜救,以及日常的电子导游、导览、讲解等工作。重点景区可积极探索通过互联网销售区分日期和时段的门票,以全面实现客流量控制目标。
再次,切实保证旅游网络安全。随着国家、社会、行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广泛发展,从个人到组织一直到城市、地区、行业,从日常生活到工作、学习、交往,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强。同时,国际上围绕网络空间安全和利益的斗争日益激烈,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所以,全行业一定要逐步增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旅游;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旅游的现代服务业”和“没有信息化,旅游业就不可能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等观念,从制度机制、软硬件配置、人力财力投入等各个方面,确保网络安全。
最后,加强旅游信息化机制、队伍和制度建设。组织领导是主导,队伍是主体,制度是保证。旅游行业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必须按照统一部署,从行业实际出发,加快组织领导机制建设创新,通过体制改革和调整力量配置,加强信息化工作机构职能和队伍力量,通过继续研究出台指导性、规范性文件规章;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保证旅游信息化沿着正确的道路持续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