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遗孤讲述中国母亲:恩情永生难忘

31.07.2015  11:14

二田口国博1965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时的毕业文凭。本报记者 刘军国摄

“养母对我的恩情永生难忘”(见证·感恩)

——日本侵华战争遗孤二田口讲述中国母亲的故事

开栏的话

70年前,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民没有把仇恨转向日本人民,以博大胸怀收留并养育了数以千计被遗弃在中国的日本遗孤。日本侵华战争遗孤的故事不仅是日本法西斯侵略历史活生生的见证,也包含着中国人民宽容、善良和大爱换来的感恩之心。

1989年7月,陈先国带着妻子与一双儿女从沈阳来到东京,从此改名为二田口国博。

他是一名出生在中国的日本人,他的祖国是日本,故乡是中国。上世纪30年代初,二田口的父母作为满蒙开拓团成员来到中国东北地区。父亲供职于开拓团的邮局,母亲通过制作和服补贴家用。

1939年,二田口出生在中国东北地区。二战后期,随着日本节节败退,二田口的父亲被迫参军,在日本投降前夕战死。

当时有大量开拓团的成员要回日本,但由于轮船数量有限,大多数日本人不得不暂时等待。二田口与母亲、妹妹一起住在一个小学里,条件极为简陋,没有床铺可以睡觉,就睡在冰冷的地上。进入冬季之后,缺衣少食,妹妹和母亲先后被饿死和冻死,7岁的二田口成了孤儿。看到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死去,二田口当时已经彻底绝望了,认为自己不久之后也将死去。

然而,令二田口没有想到的是,母亲去世没多久,一位中国女性收养了自己。长期饥寒交迫的逃难生活使得二田口的身体非常虚弱。二田口说,养母为了让自己尽快恢复身体,想方设法费尽周折、不惜用很高的价钱买来大米,熬成粥喂他。当时,大米被认为在所有主食中营养最为丰富,因此在战争期间,只有日本人才可以吃大米,中国人不许吃、也不许种大米。

由于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养母担心自己一下子吃太多,反而会更糟糕,每次对二田口的食量进行限制。就这样休养了好几个月,随着二田口的身体慢慢恢复正常,养母才给二田口增加了食量。二田口说,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养母总会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给他吃。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