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谁种地?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小岗村举行的农村工作座谈会上如是说,他同时强调,加快农村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进城务工,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农村将来谁种地?怎么种?为此,本报会集了多位专家的观点,就“未来谁种地”的话题进行探讨。
◆新型职业农民
◆种植能手、种植大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
◆企业下农村
◆“机器人+”农业模式……
三种人将成未来种田“主力”
厉以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今后在农村种田的将主要是三种人。
一是种植能手、种植大户。他们通过转包、租赁的办法,扩大自己的耕地面积。在湖北省调查时发现,有的农田种植大户,拥有的耕地多达一两万亩,雇用了工人,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农民把土地租出去后,有的进城打工,有的做生意,没有进城的农民也成了种植大户的雇工。比如,在广东雷州半岛,没有河流,农业完全是靠天吃饭,每亩地收入只有二三百元。有的企业就以几百元的价格把农民的小块土地租过来,大规模连片经营。有一个企业在租种的农民的土地上种了几千亩的菠萝,还挂了个牌子,叫“波罗的海”(菠萝的海)。而农民把地租出去以后,不仅可收取租金,还可以外出打工,或在租其土地的企业内当工人。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重庆调研时发现,农村出现了柑橘、西瓜、茶叶、花卉、中药材等专业合作社。它们由农民自己组成,以土地入股,实行民主管理、账目公开,把土地经营得更好。
三是农业企业下农村。企业带着资本和技术下乡。广东湛江市的徐闻县是一个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这里过去种粮食,一亩地一年只有三四百元的收入。后来,一些企业来到这里,从农民手中租来土地,开始规模经营,种植热带水果和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如今徐闻县的菠萝产量已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浙江的一家民营企业,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投资经营梨园,引进的是韩国的品种,据介绍,一亩地每年的收益达到5万元。
未来种地要靠新型职业农民
韩长赋 农业部部长
对于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我们总的方针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造就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总的来看目前农村劳动力还是多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后,能够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去城市,而有意愿有能力的大学生等城市群体,也可以去广大的农村投资创业、经营现代农业,形成乡村和城市互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今后,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向不会变。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民”由身份变成职业,让种地成为农民自发的选择,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支持承包地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推动农业补贴和项目建设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贷款难、生产辅助设施用地难等问题,不断提高其综合实力与自主发展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新型职业农民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待遇,都可以探索。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人。要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挥其在推广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打造新业态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鼓励其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中国农业的未来,相信随着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队伍茁壮成长,中国农业很有希望,中国的粮食安全也会有保障。
培育“新主体”要兼顾紧迫感与耐心
叶兴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研究员
大量研究表明,在就业和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的发展阶段,农户虽然经营规模小,但会精心务农,单位面积产出水平并不低。随着家庭主要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就业、农业在家庭收入增长中的贡献度下降,越来越多的小规模兼业经营农户会选择粗放经营,甚至撂荒。但专业化、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对新技术的使用更加积极,对单位面积产出量更加敏感。在相同条件下,适度规模经营比小规模兼业经营有更高的产出水平。中央已明确提出,“现阶段,对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10至15倍、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应当给予重点扶持。”
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能以行政力量强制推动,要注重用经济手段引导农民自愿流转。主要措施有:一、引导规模经营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通过优质优价获取更高生产经营收益。二、推进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把由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而成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向规模经营主体、特别是粮食规模经营主体倾斜。三、帮助规模经营主体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投入品使用效率,实现节本降耗。四、加大对规模经营主体从事农田水利、土地平整、田间道路、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摊薄建设成本。五、扶持规模经营主体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控制人工成本过快上涨。六、合理引导地租上涨速度,在增加承包权利人财产性收入与减轻租地经营者负担之间寻找利益均衡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土地流转进行补贴。
我们要增强促进土地流转集中的紧迫感,加快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有历史耐心,对为数众多的小规模农户,要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他们提供生产经营便利。
用农业科技创新带来新变革
陈文胜 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乡村发现》主编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出,“高龄化、女性化、低文化”成为农业地区农业从业者的普遍现象,“兼业化、副业化、粗放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趋势,“谁来种田”“怎么种田”,日益成为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尽快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从国际国内来看,全球农业科技正进入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时期,农业科技贡献超过了土地、劳动力、资金投入和制度的贡献份额,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因此,破解“谁来种田”“怎么种田”的时代难题,就必须围绕如何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作为第一推动力这条主线。不仅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要大力推进农业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以农业机械化替代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化是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如当前的“机器人+”农业模式,主要以机器人技术为支撑,将信息技术进行综合集成,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使农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不仅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劳动力使用,还提高了对农产品的品质控制能力,增强了自然风险抗击能力,带动农业全面转型升级,为如何种田带来一场新的变革,为农民生活改善打开新的空间。
提高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的回报率
刘祥琪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助理研究员
城镇化快速推进给农村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造成农村的劳动力减少。要解决未来农村谁来种地的问题根本还在于提高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回报率,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使这些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的回报率等于甚至略高于投入到工业或服务业中的回报率时,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进入到农业领域。同时,打破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也是保障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进行投资,解决农村生产力发展问题的关键。
如何弥补农村劳动力人口短缺?核心就在于通过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收入。未来农业经营主体来源于两类人,一是新型职业农民。2014年7月中央正式公布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标志着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改革拉开序幕。今年3月21日,本市提出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天津市居民户口,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未来将取消农民与市民的身份区别,统称居民。农民只是代表一种从事农业生产的职业,并非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取代传统农业,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率,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通过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务农收入相当于二、三产业务工收入。
可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来推进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大数据信息网络提高农业效率是农村未来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