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李鬼”搭了PM2.5的顺风车

26.12.2015  10:58

 

  天津频道 入冬以来,接二连三的雾霾天气,特别是近日天津市首发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防霾”产品。连日来,记者走访一些超市、便利店、药店以及各大网络销售平台,发现伴随着PM2.5的爆表,市面上销售的各种“抗霾神器”也越来越多,继空气净化器、口罩之后,纱窗、绿植、护肤品、眼药水等寻常之物也都加入了“战霾”大军之中,销量一路火爆。

  市场走访——

  寻常用品披上“防霾”马甲

  在乐园道某高端电器连锁超市,空气净化器被摆在了最明显的位置,每一款净化器前都围着不少顾客进行咨询。一位销售员对记者说,这几个品牌的净化器在店里至少卖了三年,由于价格偏高,前两年销量一般,但从今年开始,销量猛增,差不多是去年同期的两到三倍。雾霾天最为“走红”的要数各种品牌的口罩,一家网店老板说,他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接到了500个订单,一下子把半个月的货都卖出去了。

  除了首当其冲的净化器、口罩外,一些平日里看似并无关联的产品也搭上了“防霾快车”。

  记者简单对市场上热销的各种“防霾”产品做一梳理,发现涉及的领域可真不少,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生活用品等无所不包,吃、穿、用、行等在商家的包装下几乎都能与之搭上关系。以化妆品为例,记者看到一款宣称国内首款针对抵御雾霾侵害而设计的产品,包括隔尘护肤水、隔尘乳液和隔尘营养霜;不少保健品也大打“防霾”牌,“抗霾清肺”“抗霾排毒”等字眼比比皆是;药品更不必说,药店各种“防霾”中药卖到脱销。

  “防霾”产品除了品类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价格高。据记者观察,凡贴上“防霾”标签的产品,都会比同品牌其他产品高出30%—50%的价格。例如车载空气净化器,市场价百余元到上千元不等,而功能几乎与之相同的车载“防霾器”至少起价为300元。

  各路“防霾神器”靠谱吗?

  调查1 中药能抗雾霾?

  [走访]

  连日来,各大医院呼吸科、中医科均已人满为患,在排队等候的患者队伍中,有不少没有明显病症的健康人也来“凑热闹”。“都红色警报了,不免有点儿担心,找大夫问问,看吃点儿嘛药管用。”在某三甲医院呼吸科门诊,一位中年女性对记者说。“吃嘛也不管用,您就哪也别去,在家呆着比嘛都强。”旁边一位大爷搭话。经过记者初步询问,该门诊候诊区近三十人中,有近三成是来开抗雾霾药的。

  “我们这个抗雾霾茶饮包括近十种中药,防霾护肺效果特好,全家老少都能喝。”保山道一家药店销售员告诉记者,一大早他就开始补货,店里的抗雾霾中药都脱销好几天了。

  网络、微信朋友圈里各种抗雾霾的中药方子也数不胜数。市民刘小姐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一个药方,到药店照方抓药,回家给全家熬好了喝。“喝这个管嘛用啊?喝了好几天,不仅没嘛好感觉,倒是有点儿闹肚子。”刘小姐的爱人不耐烦地说。

  [求证]

  专家:目前根本没有特效药

  中药在阻止雾霾对人体侵害方面到底有没有作用?

  天津海河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呼吸病专家叶祖明说,从中医角度来讲,目前在对抗雾霾方面还没有特效药,只能说有一定的作用,药物调理主要以宣肺清肺理气、祛湿化浊、增强人体免疫力为主。

  叶祖明说,一直以来,中医对雾有着较为全面且深入的认识,但对霾的认识还明显不足,是随着改革开放后工业污染的加剧才开始的。可以肯定的是,雾与霾交织在一起,携带着大量湿气和有害颗粒物,会对人的皮肤、呼吸系统、心脏、脾胃等器官产生损伤。药物调理用5个字概括就是宣、解、排、增、祛。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自身免疫力。叶祖明强调,不可盲目相信网上的“抗霾”药方,一些市民既没有医学知识,也没有咨询医生,就到药店照方抓药,这种做法不可取。中医讲究对症、辨证施治,每个人身体状况不相同,用药也会不一样,有些中药对于老人、小孩、体质差的人是不适合的,建议市民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调查2 纱窗能阻PM2.5?

  [走访]

  重霾之下,到底开不开窗?这恐怕是当下很多市民纠结的问题。开窗,PM2.5进入室内,影响健康;不开窗,室内空气不流通,同样影响健康。有没有既可以开窗、又可以“防霾”两全其美的方法?最近,一些宣称可以“防霾”的纱窗得到了市民的热烈追捧。

  记者打开某网购平台,搜索“防霾纱窗”4个字,发现同类商品多达百余种,均以纳米等新材料为宣传卖点。进入一家月销量过百的商铺,看到产品页面上写着“一块神奇的纱窗”“雾霾在窗外,我在森林里”的宣传语。“这种纱窗能防PM2.5吗?”记者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与客服聊天,该客服告诉记者:“您放心,我们这种纱窗采用的是高分子纳米膜,不仅可以将室内因装修产生的甲醛、苯等污染空气交换到室外,同时还可以隔离雾霾进入室内,有效率达到95%以上。

  在南开区一家纱窗加工点,老板向记者大力推荐“纳米防霾纱窗”。记者注意到,与普通材质相比,这种纱窗的孔径更小、更密。按照一扇窗0.8米×1.3米大小计算,每块“防霾纱窗”要200元左右,最贵的一款价位超过400元。当记者问到有没有相关检测报告时,该老板表示现在还拿不出,进货的时候忘跟厂家要了。

  [求证]

  业内人士:不适合北方使用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纱窗本来的用途是把蚊子、小飞虫等隔离在户外,又不影响空气通过纱窗孔径进行室内外的循环。纱窗的诞生,并不是为了“防霾”而设计的。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以“防霾”为卖点的新型纱窗,如果真的起到“防霾”作用的话,那么纱窗的孔径要在2.5微米以下,凭我们肉眼是看不出来的。“防霾纱窗”是最近一年才出现的新产品,到底能不能真的“防霾”,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也有一些厂家提供检测报告,以证明“防霾纱窗”的效果,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绝大部分的检测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且污染源只是来自点燃的烟头。现实情况远远比实验室里要复杂得多,“防霾纱窗”在雾霾环境下,虽然对灰尘的阻拦有一定作用,但“防霾”效果能否还能那么好却是个未知数。

  该业内人士认为,“防霾纱窗”并不适合北方使用,因为北方灰尘较大,很多家庭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室外的灰尘把纱窗气孔糊得严严实实,最明显的感觉是室内空气流通比较差、不透气。

  调查3 洗鼻器管多大用?

  [走访]

  “这几天的空气太脏了,戴上口罩出去,回来就变成灰色了。”浓重的雾霾迫使市民陈女士下定决心购进一台防雾霾洗鼻器,每天给全家人的鼻子来个“大扫除”。与陈女士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少,入冬以来,洗鼻器成为不少市民的“防霾神器”。

  多日走访,记者发现,洗鼻器以及鼻腔护理液已成为各大药店货架上的常备物品。在一家药店医疗器械区,记者注意到,柜台旁边的白板上,用大大的红色签字笔写着“防PM2.5洗鼻器到货”。“以前买洗鼻器、鼻腔护理液的大多是鼻炎患者,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也来买了。”该专区负责人介绍。当记者提出购买洗鼻器时,该负责人拿出两款不同价位的产品,“最便宜这款59元,最贵的119元,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毛刷、护理液的质量不同,价位高的这款护理液是纯植物食品级配方。

  记者在某购物网站搜索洗鼻器,发现很多不同品牌的产品在售,洗鼻盐、洗鼻壶也不少。每一家的销量都不错,最好的一家网店一个月卖出近3000件洗鼻器。打开买家评论,以好评居多。

  [求证]

  专家:洗鼻器没“防霾”功能

  用洗鼻器清除PM2.5靠不靠谱呢?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张耕说,洗鼻器本身并没有防雾霾的功能,长期以来,在临床上的作用,是用来治疗过敏性鼻炎以及术后对病人鼻腔进行清洗的。PM2.5本身的颗粒非常微小,它可以通过鼻腔直接进入肺部,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会停在鼻毛、鼻黏膜上,洗鼻器只能清洗掉附着在鼻腔里的微小粉尘、颗粒,对于进入体内的绝大部分PM2.5是无能为力的,防雾霾最好的方法是减少外出暴露时间。

  张耕说,但是每天清洗鼻腔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对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每天将沉淀的粉尘清洗干净,有利于缓解并减轻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清洗时一定要操作规范,水压不能太大,否则会有引发中耳炎的危险。

  调查4 小小绿植能“吸霾”?

  [走访]

  上周,外企白领张女士一次网购了30盆绿萝,十盆送到了孩子幼儿园,十盆摆在了家里,还有十盆则带到了办公室。“据说绿萝是吸毒王,不仅能吸甲醛、还能吸雾霾,净化空气非常有效。”在河西区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齐先生办公桌上,绿植小盆栽也足足占去了“半壁江山”,在一盆“小球玫瑰”上,卖家插上的写有“吸雾霾、净化空气”字样的小卡片还未摘下。

  小小绿植真的能对付雾霾吗?市民说:“可以”,因为卖家就是这么介绍的。

  上周六,记者来到梨园花卉市场,只见展销大厅内客流如织,到处都是选花、购花的市民。“这天儿实在太吓人了,趁着周末,赶紧给家里添几盆绿植。”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由于不能经常通风,室内的空气质量也是让她忧心忡忡,因此一口气买了七八种绿植。“都是净化空气的,跟家里的空气净化器配合着用,效果会更好。”特地从河北区开车过来逛花市的江大叔,左右手已经拎着好几盆花,但仍被店主介绍的“吸毒草”吸引,“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但摆在家里总没坏处。

  记者看到,不少商家都将“净化空气”作为卖点推销绿植,绿萝、吊兰、虎皮兰等都被摆放到了显眼的位置,一些店主还将写有“抗雾霾”“除灰”“吸毒王”字样的小卡片插在这些绿植上,十分吸引眼球。

  看到记者在绿萝前驻足,店主迎上前介绍:小盆有十五的,也有二十的,大盆有三十和四十的两种。当记者询问是否能抗雾霾时,店主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个对付雾霾最好,而且还便宜、好养。”当记者追问如何得知绿萝能抗雾霾时,店主自信地说:“这是常识,电视都报道过。”相对于这个店主的“不专业”,另一家店的老板则介绍得头头是道:“大叶子的植物都能有效减尘,但要细分,那些叶片粗糙的、表面有毛的、能分泌黏液的,比那些表面光滑的、无毛的、无分泌物的有效,在这方面,薄荷最给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因能“抗霾”,在近期的销售中,不少绿植可谓是“量价齐升”。几位店主告诉记者,从前到了这个季节都是发财树、福禄桐等寓意好的大型观叶植物卖得好,但今年,小型盆栽更受青睐,尤其是绿萝、吊兰、芦荟,卖得比任何时候都要火。此外,价格也有所提升,就拿绿萝来说,往年也就是十块钱一盆,最多卖到十五,通常是跟别的花搭配着卖,但今年,普遍在二十块钱左右,而且成了各店的销售主力。

  [求证]

  专家:“吸霾”之说毫无根据

  “绿色神器”是否名副其实?对此,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高级实验师刘艳军表示:植物能“吸雾霾”的说法毫无根据。刘艳军说,绿植净化空气主要是增加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从而抑制空气中对人体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起到一定的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负氧离子对人的新陈代谢也起到一定的正调节作用,因此,在房间中放置一定的绿植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但绿色植物对PM2.5微粒的吸收作用极其微小,从理论上说,植物只能吸收气体,而且植物的气体交换不是靠压强进行的,而是通过植物细胞中气体的渗透压决定的,也就是说,植物没有主动吸附颗粒的功能。换句话说,像PM2.5这样有质量的固体微粒,根本没有途径能进入到植物细胞。之所以提到说有微小的吸附作用,是因为植物叶片上有气孔,尘埃、灰尘可能会落在气孔里,但植物也是生命体,PM2.5这样细小的有毒微粒落入到一定量时,就会堵塞气孔,植物也会“中毒”。

  他们还提醒说:室内特别是卧室,不宜种植太多的绿植,因为过于密集的绿植会造成过度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同时绿植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对此,天津农学院园林植物专家杨静慧教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说:绿植能“吸收雾霾”的说法过于夸张,目前并无相关研究,更没有科学依据能证明。

  调查5 有的食物能“抗霾”?

  [走访]

  “9种食物可防雾霾”“抗霾你不得不知道的16种食物”“雾霾天,吃什么能清肺”“营养专家推荐抗雾霾食谱”……连日来,雾霾笼城,微信朋友圈内,类似的文章成为热门被大量转发。与此同时,木耳、猪血、莲藕、白萝卜、雪梨等文章中推荐的食材,也顿时变得“高大上”起来,在菜市场以及各大超市内十分受市民的青睐。

  不少市民还根据这些食材自制出“抗霾食谱”,以抵御雾霾的侵害。

  家住河西区富裕广场的李大娘就是其中一位。昨天上午,她在菜市场采购齐全后,晚上给家人做了“白萝卜猪骨汤”“西芹炒百合”“木耳山药”三道菜,此外,还有甜品:“银耳雪梨汤”,李大娘告诉记者,这些天雾霾太严重了,她特别留意了微信朋友圈里传的养生文章,并按照文章的推荐买了这些食材。“这些食物能清肺,还能把雾霾排出去,非常有效”。

  采访中,不少市民都对这些食材的“防霾”功效深信不疑,有人说白萝卜、雪梨清热、润肺,有人说,猪血、鸭血是清道夫,能清理体内的粉尘。在河西区瑞江菜市场内,一家水果摊老板告诉记者,按理说,这个季节橘子、橙子、甘蔗卖得最好,但由于雾霾天气严重,雪梨销量一路走高,当天一天就卖出了平常日子几天的量。

  不仅是菜市场,记者走访了几家饭店,店员告诉记者,带有木耳、白萝卜、百合等清肺食材的菜品最受客人喜爱,在一家火锅店内,记者看到大部分客人都点了鸭血、猪血、黑木耳,“吃涮锅来点儿鸭血,解馋、‘抗霾’一举两得。”店内,一位顾客对记者说。

  [求证]

  专家:没有任何食物能“抗霾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表示:一旦PM2.5微粒被吸入体内,吃什么都没有用,“防霾”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好防御措施将PM2.5微粒尽量拦截在口鼻之外,比如外出戴专业口罩,雾霾天气紧闭门窗、减少户外活动等。

  李艳玲说,从营养学的角度并不存在“抗雾霾食品”,没有科学证实哪种食物能够清除或者减轻污染物对肺的影响。而且中医讲的“清肺”是指“清肺热”,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去火”,与清除进入肺里的污染物不是一回事儿。百合、雪梨、白萝卜这些食材的确有“润肺”的作用,但并不代表能清除PM2.5微粒。而黑木耳能吸附的是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也没有“清肺”的功效。

  李艳玲强调说,增强自身免疫力是抵抗有毒物质侵害的有效方式,坚持体育锻炼、劳逸结合,睡眠充足、保持心情愉快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就饮食而言,则要注重膳食平衡、合理搭配,如果听说木耳、白萝卜、猪血能“抗霾”就经常吃这几种,造成其他食物的摄取量大大减少,这样的做法反倒对增强体质没有好处,非常不可取。

  专家观点

  “忽悠”产品大行其道凸显民众“焦虑心理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杨珍增表示:当前,“防霾”“抗霾”产品的消费热潮说明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雾霾与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但同时还可以看到,一些明显属于“忽悠”的产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说明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存在恐慌和从众心理。恐慌型购买通常是缺乏相关科学知识的表现,这部分消费者了解雾霾的危害,但对于如何减轻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则缺乏相应的了解,从而容易受被商家夸大的使用效果所蒙蔽。而从众型购买则是恐慌的“副产品”,恐慌而又无所适从的情况下,则容易受身边亲朋好友的影响一起购买。因此减少恐慌型和从众型购买的关键是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高人们对“防霾”产品的认知水平。在这方面,广大媒体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通过专题采访、科普文章等多种形式普及科学知识,提醒消费者理性购买,对于一些故意夸大宣传的产品,更应谨慎。(完)

[责任编辑: 金鑫 ] [编辑: 金鑫 ]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
10条公交线路 配备乘务管理员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运营安保工作,今年以来,发改委
地铁5号线部分车站亮相
  地铁5号线目前进入全线冲刺阶段,发改委
天津国际车展销售额破23亿元
50余台新能源车型争先亮相车展     为期6天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昨天闭幕。展会期间,共有来自天津市内各地及周边市县的近26.发改委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弘扬传统 坚定信念 民建市委会主委 李文海   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