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西部首条地下综合管廊明年在蓉投用 不用重复开挖
国家住建部今年5月新修订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管廊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国务院8月出台的《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明确了质量标准。专业人士将其称为“百年工程”,这意味着该工程的建设,相比普通的市政管网改造难度大得多。
从设计到动工,这条管廊在过去5年逐步延长到2.8公里,形成环状,覆盖了周围1平方公里的区域。2016年,这条中西部地区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将正式完工并投用。
与北京广州“齐名”
经天府大道拐进天府二街,在众多建筑工地间,可以找到一个下沉式隧道入口。沿隧道往里走200多米,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宽路。至今,慕名而来的参观团达到130多批次,仅今年就有20多批次。
根据规划,大源组团将被打造成商务商业核心区、科技总部园区等。其中商务商业核心区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法国知名设计机构规划设计,大源组团地下管廊就位于核心区地下。
地下管廊的开发技术,最早源于法国,成熟运用于日本。国内城市起步相对晚一些。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共有69个城市启动了相关建设项目约1000公里,总投资约880亿元。
去年,四川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城镇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意见》,成都成为率先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大源组团地下管廊早在该意见出台前就作为成都探索建设地下空间的试点项目之一,在“十二五”期间加紧建设。“成都大源组团管廊,与北京、广州的“齐名”。
“地下高速公路”
地下一层为环形车道,宽11米、高3.9米,还有一条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地下二层为综合管廊,宽11米、高2.2米。
按照规划设计,全长2.8公里的环形车道可供3辆车同时单向逆时针行驶,并设置4对单独出入口,分别连接天府一街、天府二街、益州大道、天府大道。李科成表示,地上有26栋楼宇,地下有42个对接口,限速60公里/小时。业界曾用“地下高速公路”给予赞扬。
据介绍,环形车道的信息诱导系统与各栋楼宇停车场系统对接,及时为周边市民停车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
消防:6000多个国际先进消防设备
内设国际消防界大多采用的消防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对火焰热量有极佳的阻隔能力,有6000多个细水雾喷淋装置密布各处。另外,还有一套常规消防系统。
排风:自动报警排风 保持空气新鲜
有中关村也使用的排风系统,管廊内的尾气浓度超过正常值时,检测器会报警,系统随即启动排风设备,保持空气新鲜。
照明:423个光导系统收集光线
照明使用的光导系统,是一项新技术,类似于万花筒,位于地面绿化带中间,通过26个收集器将光线传导下来,全线423个光导系统保障白天照明,节省电力。
排水:已经历几场暴雨考验
每隔百米有2个积水坑,全线共计46个积水坑、128个水泵运转,已经历几场暴雨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