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现代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体系建设的思考

03.07.2015  23:12

      我国现有果树种植面积约1114万公顷,果品年产量约1.22亿吨,分别占世界的20.6%和20.1%,位居世界第一。果业年产值3500亿元,全国从业人口9000万,是仅次于粮食和蔬菜作物的第三大种植业支柱产业。伴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导致的食品消费由数量型向质量、健康型转变,“果盘子”日渐凸显出不亚于“米袋子”和“菜篮子”的重要性。在“调结构、转方式”全国大的经济发展形势背景下,果树产业成为当下工商资本投资的热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树苗木推广统计,2014年果树苗木推广数量是2010-2013年均数量的5-6倍。果树产业大发展的契机已经到来,如何确保行业健康、快速、永续发展有太多内容值得深思,然而建立高效的果业技术服务体系是无争议的重要保障之一。
      事实上,2008年以来,我国在现代果业技术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先后成立了苹果、柑桔、梨、葡萄、桃等现代产业技术体系,聚集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主要专业力量共同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现代果树产业技术体系的运行为全国果树产业的技术升级、示范带动、人才培养以及宏观政策决策等起到积极作用。然而,果业技术服务体系根据定位不同以及谁买单为谁服务的原则,应分为国有化和市场化两种体系。目前,国有体系已经建立而市场化体系仍处于萌芽状态。
      市场化体系是指在现代果业价值链中,以为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技术服务为业务主体,通过市场机制获取价值的运行体系,与果业生产经营主体利益相关、命运与共,它的产生、发展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如果将国有体系定位于果业技术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服务话,市场化体系就是将技术应用化、价值化和推广化,它的产生是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传统果业发展时期,家庭农户式生产由于“产业意识弱、技术水平低、规模小”等特点,不具备果业技术服务发展壮大的市场环境,自给自足或略有营余式的生产方式很难为技术服务买单。当时技术服务市场化的雏型是少额的专家费或请专家吃顿饭,服务特点:经营主体自主意识差,专家意见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单个专家即可解决生产中诸如“品种推荐、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大部分技术问题。
      目前,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解决农村问题改革的核心思想,也是实现我国“四化同步”总体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随着农村土地的流转,果树生产的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果业经营主体由原来的家庭承包农户在向大农户、专业合作社、企业等多种形式转变。如: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种出了“励志橙”、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卖起了“良心果”、地产大享潘石屹为家乡苹果代言。工商资本的注入,促使经营主体产业意识、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等不断提高。过去单个专家式的服务需求向团队式和综合性技术服务需求转变,诸如园区规划、技术外包等私人定制式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多,传统向现代果业的转变为技术服务市场化体系快速发展提供了温床。
      虽然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体系成长的环境日趋成熟,但是体系建设的步伐仍落后于产业发展进程,消除梗阻,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技术服务市场化体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是关键。
首先,人才问题。面对居世界第一的果树产业,我国需要一支庞大的技术服务队伍,谁来填补多年来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体系人才队伍的空缺,除了有效引导高校毕业生新生力量的加入和加强农村技术人才培训外,通过创新制度实现现有人力资源再分配也是快速补充队伍的重要方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为科研人员在职、离岗创业开出了极具优惠的条件。体制内有工作经验的科研人员加入将成为建设果业技术服务队伍的重要力量,紧抓政策实施落地,形成驱动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体系建设的强大引擎,未来果业将大有可为。
      其次,技术问题。现代果业优越于传统果业的显著特征是科技含量增高,如何满足现代果业发展日益增加的科技需求?现有国有体系是技术创新的首要来源,但实践表明,生产中的科技应用远远滞后于创新成果的研发。来自科技部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5100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完成科研成果3万项,但其中能转化并批量生产的仅有20%左右,形成产业规模的仅有5%。这与发达国家高达70%-80%的成果转化率相去甚远。究其原因,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不健全是重要原因之一,确立与果业生产经营主体价值观一致的成果转化主体将是解决技术问题的关键。因此,建立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体系将有利于拉近应用与成果间的距离,科研成果通过市场化体系的加工(集成化、模式化、可操作化等)将更加适于生产需求,因为它存在的目的就是将技术应用化、价值化和推广化。
      最后,起点问题。与世界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果业技术服务体系方面仍然较为落后,如何后发先至?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从高起点出发,做好顶层设计,优先应用高新科技。目前,我国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体系处于萌芽状态,表现出诸多弱点:一是技术服务仍是以人为节点的网络格局,一个专家即是一个节点,联系多个客户端;二是专家服务的时、空局限性严重制约技术服务时效性,预警和解决问题机制不敏锐、不及时;三是技术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信息分布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利于有用信息挖掘和利用;四是专家专业素质的均衡程度决定着全国果业技术服务水平的高低。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应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云、网、端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发展方向和世界产业格局重构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前,农业部出台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试行)”,为提升服务“三农”的信息化水平和效能指出了方向。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体系应抓住时代机遇,运用现代信息化成果装备产业建立物和物、物和人之间的物质化联系,将网络联系节点的专家模式改变为智能终端模式,克服技术服务的时空限制,整合产业数据信息,形成全国产业一盘棋的大网络格局,提升技术服务的预警性、精确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