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给柿子滞销开药方:提高质量 拓宽销售渠道

30.12.2014  18:43

【专题】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 北方网记者走基层

   天津北方网讯: 本报报道蓟县山区柿子滞销问题引起专家关注。昨天,多位专家给柿子滞销开“药方”,提出应从提高果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调整产业结构、产品深加工、实施产业化上下功夫,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带动山区百姓致富。

  “前些年蓟县磨盘柿子很畅销,可近年随着市场萎缩,价格下滑,加上传统管理粗放、采摘运输困难,造成了大量柿子滞留树上无人采摘,要打破这个困局必须思变!”从事果树栽培研究40余年的蓟县林业局林果专家李银研究员说,全县6万亩柿子园,95%分布在沟谷坡地上,缺乏灌溉条件,九成以上的柿园道路不畅、水电配套不全。因此,应从改善果园基础设施条件着手,加强修枝、浇水、施肥等果树管理,提升果品产量和品质,并适度推广一些产量高、品质好、市场认可的柿子新品种等。“玉石庄村的柿子为嘛不愁卖?村里成立了柿子专业合作社,聘请果树专家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这些做法均可为其他产柿村庄提供经验借鉴。”李研究员说。

  针对柿子销路不畅问题,市农委信息中心副主任唐树山表示,柿子属生鲜果品,具有采摘期短、不易储存等特点,柿农应拓宽销售渠道。一方面多与本地农品批发市场建立代销合作关系,通过本(地)村经纪人销售农产品,与大型农企、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依托农企、合作社将柿子摆进超市或特产专卖店销售。另一方面,借助网络等新媒体进行推介和销售,可充分利用国家及本市开通的公益性农业网站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如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产品信息网等。此外,还可与本市电商企业,如“食管家”、“淘宝天津特色馆”、“津农宝”“优农乐选”等进行合作销售。

  “不单是柿子,蓟县还有核桃、板栗、桑葚等农特产品,仅靠农民自产自销已不适应市场需求了,政府部门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从分散、无序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产品深加工、实施产业化等方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研究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冷小京教授说,蓟县有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区位优势明显,应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机遇,把山区的特产、农户、企业整合起来,提升农品质量和品牌,主动抢占京津冀农特产品中高端市场,打造具有山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