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
最近“核心价值观”一词不仅在中国热,在西方一些大国也热了。几则新闻能给我们启示,今年1月英国教育大臣妮基·摩根在一次题为《知识问题很重要》的演讲,强调推行“英国核心价值”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摩根表示,“所有学校都应该像提升学术标准一样提升基本的英国价值观。让每个孩子懂得英国价值观和学习数学、英语同样重要”。与此相关的是英国政要多次强调应放弃失败的“文化多元主义”。2014年6月,前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说要告别“文化相对论”,而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1年2月也指出,英国必须放弃失败的“文化多元主义”。无独有偶,2010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发表讲话时表示,德国文化多元社会已经死亡。2011年,法国也宣布本国的“文化多元主义”失败。
中国是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在继承数千年文化遗产,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经验,吸收当代世界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高度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宣传和引导人们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国家需要它,社会需要它,民众也需要它。
现代社会是个知识爆炸、信息传播手段先进、充满无穷想象力和空间的社会。现代社会也是尊重个性,主张独立思考,彰显创业创新的社会。对事务进行多角度思考,社会上多元文化的存在,是个不争的客观现实。为什么已经经历过“文化多元主义”,实行“文化相对论”的西方大国,近年来要强调核心价值观?是因为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核心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它具有凝魂聚气作用。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谈到人类的群体特征和社会本质时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其实,人能群,牛马也能为群,但人结成的群,和牛马为群有本质区别,牛马只能结成以生物和生理为基础的动物种群,而人能结成有共同文化和心理认同的人群,因此人群及人类社会有理性的力量。人类创造了共同的社会文化,除去语言文字外,还包括人的理想追求、行为规则、伦理道德、交往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即人类文明,以及以此为主要内容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在共同的社会环境和情景中生活的人们,尽管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但有更多的共同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从而形成了社会 “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主要内涵。
今天,我们将共同价值取向提炼出来,升华起来,用科学的方式和语言表达出来,又把核心价值观宣传贯彻到广大民众之中,提升中国人的精气神,形成国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国家要强大,社会要整合,人民要安居乐业,既需要物质,也需要精神;既要有硬件,也要有软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精神的最高层面,也是构建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的核心软件。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核心价值观凝聚,以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认识,共同的意志,共同的奋斗,实现宏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