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殡葬: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用生态葬取代陋俗
天津北方网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殡葬行业的发展,“绿色殡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所谓“绿色殡葬”,通常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节俭办丧事,不掺杂封建迷信仪式;二是葬式,将骨灰回归自然,也就是常说的“绿色安葬”。对比传统殡葬方式,“绿色殡葬”显然更环保、更实惠。虽然“绿色殡葬”好处多多,但在它的推广过程中,却遭遇了诸多难题。今年清明节前夕,记者兵分多路,对此进行了走访……
[记者走访之一]
“绿色安葬”参与人数逐年增加
清明节前,市民刘大爷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咨询骨灰撒海事宜。在接待室,工作人员向二人介绍了骨灰撒海的报名方式、进行步骤及相关补贴政策等。老人表示,选择“海葬”是自己的意愿,这样办后事不铺张,不给儿女添麻烦。老人的女儿告诉记者,起初父亲提出这个想法,家人并不太赞成,认为这样很“不孝”。但她还是尊重老人的意愿,先陪他来咨询一下。至于是否做决定,还要回去商量。刘女士表示,如果不是父亲事先提出,做儿女的肯定还是会选择传统的安葬方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连日来有不少市民向殡葬管理部门咨询“绿色安葬”。目前,本市主要推行的“绿色安葬”方式包括骨灰撒海、植树葬,以及使用可降解骨灰盒进行深埋的生态环保葬等。其中,本市从1990年开始举行骨灰撒海活动,至今已完成269期,共撒放骨灰1.5万余具,参加家属3万余人次,接待咨询群众十多万人次。参与骨灰撒海的人数从最初的每年十几人,到2015年全市共撒骨灰1681具,25年间撒海骨灰数翻了约50倍。不仅如此,本市参与植树葬、生态环保葬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武清永安公墓自2010年开设全免费节地生态墓地,参与人数从最初几十人到目前共安葬3256人。今年,永安公墓预计举行五场公益性生态安葬活动,每场安葬人数均超过百人,上千人咨询和报名参加。
然而,即便如此,与全市总体火化和安葬数相比,选择“绿色安葬”的人仍占少数。据统计,全市目前共有12家殡仪馆、14个经营性公墓。全市遗体年火化量约7万具。2015年1月至10月,仅本市市属三家殡仪馆、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共火化遗体29902具,市属两家公墓天津寝园、天津憩园共安葬骨灰2543具。与全市火化遗体总数相比,选择骨灰撒海安葬方式的人数虽逐年增多,但仍占较少比重。天津憩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推出的植树葬近年来都保持在每年种植50棵树左右,安葬人数约百人。虽然咨询的人数逐年增多,但仍然占少数。很多咨询者了解到植树葬要使用可降解骨灰盒,最终不保留骨灰都难以接受。其中,很多像刘大爷家一样,当事人赞同、家人反对的情况。最终,不少老人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放弃了“绿色安葬”的选择。
[记者走访之二]
铺张办丧事时有发生
办一场丧事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送葬队伍短的百余米,长的几百米;为做足排场,乐队、腰鼓队、舞狮、高跷……纸扎祭品牛、马、花圈、电器、家具,都是标配,纸扎“别墅”“豪车”“保姆”“门卫”也已屡见不鲜。更有“孝顺”的儿女为老爷子、老太太扎制了纸麻将牌、麻将桌和牌友,甚至“iPhone”“iPad”这些电子产品也会随着更新换代,不断有升级版出现在纸扎祭品里。
近年来,相关部门虽一再号召丧事简办,但仍有不少家庭办丧事的铺张程度令人咂舌。
不久前,津郊一位老人过世,家属在住处楼下设灵堂悼念,前后5天,通宵达旦地敲打,吵的周围邻居心神不宁。据该小区住户田先生回忆,越到晚上吹打的越热闹。田先生说,他们当地有一习俗叫打赏钱,就是请来和尚做法事,一边吹打念经,死者的亲属一边往罐子里放赏钱,吹打得越热闹,钱给得越多,一次最低是一百元,过世的老人子女多,家庭条件也都不错,据说,光晚上打赏的钱就给了几万元。这还不算什么,一连几天,从午饭到晚饭,一连几顿都开的二十桌流水席,光苹果、橘子这些招待客人的水果就拉来好几车。出大殡那天更是热闹,有礼炮、乐队、军乐团、踩高跷的,还有哭丧队,就说这雇来哭丧的,从《世上只有妈妈好》,到《懂你》《其实不想走》,一直从天黑唱到天亮,不光影响小区居民休息,唱的这歌曲也实在让人哭笑不得。田先生说,当天的阵势吸引了不少小区居民出来看热闹,有的居民表示人已经走了,办的这么铺张没有必要,也有的居民觉得这样办事儿很威风。
记者采访了几位从事殡葬服务多年的“大了”,他们说,丧事大办的现象主要集中在郊县,一是有场地,二是周围住的都是几十年熟识的乡邻,大家都好个“面子”。在郊区一般家里有老人过世的,要搭灵棚,做道场,请乐队,出大殡,摆酒席,通常都要持续好几天,并且常常是通宵达旦,火化时,除了租用大巴,亲属朋友还会自驾小轿车一路跟随着灵车和大巴车到火葬场,低的几万元、十几万元,家里条件好,子女多的,甚至花个几十万元也不新鲜。
[记者走访之三]
专业守灵会馆每天只有一个客户
搭设灵棚、吹拉弹唱、烧纸钱、放鞭炮……显然,这种在家办丧事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那么,亲人逝去后是否还有其他悼念的方式呢?
在天津有这样一家崇尚“现代绿色殡仪”理念的“专业守灵会馆”的服务中心——天津市华明天裕殡仪服务中心。近日,记者走进该中心,发现在这里,有不同风格和档次的悼念厅30余套,专用车辆和和各项殡仪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该中心的宣传页上这样写道:这是一家“占地面积40余亩,可以提供集守灵、礼仪服务、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大型一站式殡仪服务机构”。
就在记者前去采访的当天,家住河东区的吴先生正在这里为刚刚去世的老母亲办丧事,他告诉记者,因为之前参加朋友父亲的葬礼时来过这里,觉得在这里办丧事最大的特点是省心。据了解,该中心为吴先生一家提供的服务包括:一间120平方米守灵厅堂三天使用权,含守灵厅、会客厅、卧室、卫生间、洗漱用品、饮用水等一切生活必备品;同时,从上门接遗体开始,至治丧结束,包含骨灰盒、寿衣、所有殡葬用品,小到一个别针、一个孝牌、一朵小白花都会配备齐全。“来了这里,大小事情都由中心操办,我们要做的就是静静地陪着母亲,走好她人生最后的时光。我们不想在家大操大办,既让老父亲跟着难受,也给邻居添麻烦。”吴先生说。“那像这样的全套服务在这里需要花多少钱呢?”记者问道。“不算宾客吃饭的费用,大概8000元左右吧,我觉得比在家办便宜。”吴先生说。
虽然在吴先生看来,在这里办丧事既省心又省钱,但是记者却发现采访当天,该中心只有吴先生一个客户。“我们是2013年4月成立的,刚开始时,中心几个月才来一个客户,现在平均每天1至2个客户,虽然情况已经明显好转,但对比天津每天的死亡人口数量和中心的承载能力,这样的数字显然还是很低。”该中心副总经理齐晨晖表示。
无论是从国家还是到地方,“绿色殡葬”已被倡导了多年,但在实施推广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绿色殡葬”推广难呢?
殡葬要“绿色”得破解三道题
难题1
一直以来,丧事大操大办屡禁不止,一些富裕家庭将丧事操办的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在如此风气影响下,一些不富裕的家庭也开始“跟风”,借钱也要把丧事办“风光”,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缘由就是出于人们的攀比心理。
“我们姐弟三个是想简单办,可亲戚长辈不答应啊!”市民贾先生的老母亲不久前去世,贾先生和两位姐姐商量在家只设灵堂,也不通知远亲,从简办事儿,两个姐姐也同意,可大姐夫却大为反对。他说,办简单了给他丢“面”儿。原来,贾先生的大姐夫经商多年,经济条件优越,朋友也多,他觉得,办简单了,别人会认为他小气不肯给媳妇娘家花钱,岂不是让人笑话。贾先生唯一的叔叔也支持他大姐夫的说法,认为老太太一辈子不容易,走的也该风风光光、热热闹闹,不能比别人家办事儿差了。
迫于压力,贾先生无奈只能大办,据贾先生说,家里至亲不多,为了撑场面,请来的多是朋友,别说跟老母亲有没有感情,就连见过面儿的都没几个,不少人送完礼金就直奔麻将桌,或是打扑克,贾先生心里也不是滋味,但来的都是客,也不能让人干坐着,也只能无可奈何。
采访中,记者发现,将丧事大操大办的大多都是为了面子好看,于是亲戚、朋友、邻居之间相互攀比。一位农村大姐告诉记者,在农村,没钱借钱也得办“风光”,不然就会被乡亲们笑话。
攀比具体比什么呢?采访中,记者简单总结了几点。一比排场,在此心理下,丧事操办名目繁多、祭奠仪式日趋复杂,费用不断上涨。二比阔气,你请吃两天,我请吃三天,你席开10桌,我开20桌。三比客人,来的朋友越多越有面子,门口停的车越多越有面子。
难题2
传统观念影响大家属因素不容忽视
一边是大操大办、吹打念经的丧葬陋俗和高价墓地越来越为广大市民深恶痛绝,一边却是绿色殡葬推广不开,在攀比之心作祟的同时,还有其他原因吗?
“主要还是有些人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阻力可能来自所谓‘传统’的丧葬观念,也有可能来自他们的子女等家属,家属的观念也应当改变。”文化学者、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谭汝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不少人盲目地认为办丧送路、搭设灵棚、抛撒纸钱、吹打念经、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等不文明的殡葬现象是一种“传统”。旧时的葬礼源于灵魂不灭的观念,因而希望已故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幸福与安宁,并保佑家人兴旺发达。另外,古代的丧葬礼仪与“孝”文化密切相关。养老是对父母生前的赡养,送终是对父母死后的埋葬。按照“孝”的本意,这两方面应同等重要,但社会实施结果却偏重于“送终”。因为“养老”多只在家族内部,而“送终”却属于公开的社会活动,因此“轻养厚葬”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普遍存在的。许多人觉得,让先人“住”得太廉价,自己没面子,会被人说成“不孝”。一些家属尤其为人子女者为了显示自身孝道,或是以为“风光厚葬”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就尽可能对治丧和送葬大操大办、厚葬重殓。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城乡农民和市民阶层中又兴起了讲求排场、铺张攀比之风,披麻戴孝、放鞭炮、烧纸钱、燃扎彩、诵经、送路、土葬等形式抬头,送花圈习俗演变为送花篮,并以门前花篮多少来显示地位、财势和人缘好坏。这种在丧葬活动中大肆操办的迷信之风的抬头,亟待移风易俗、割除遏制。
难题3
部分人对“绿色殡葬”了解还不够
除了攀比之心和根深蒂固的老观念,采访中,记者还发现,造成“绿色殡葬”推广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公众对这个“新生事物”本身了解不够。
“说实话,无论是办丧事还是买墓地,看见别人家都是这样做的,所以到了自己家遇到有亲人去世的情况时,你的第一反应肯定也是这样,要不然还能有什么选择呢?”市民刘女士的姐姐去年不幸因癌症永远地离开了。虽然,姐姐生前也曾跟家人表示过,自己的身后事一切从简,甚至不买墓地,骨灰可以撒进大海,但是当她真正走的那一天,家人却没能按照她的意愿执行。“人在医院刚一走,病房里就有‘大了’出现,由于家人当时都很悲痛,也没有其他心思,就想让大姐走好,买寿衣、骨灰盒,甚至后期的买公墓等一系列事宜都交给了这位‘大了’。”刘女士告诉记者,其实她姐姐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一直没有结婚,又是一个人在外地工作,生病后姐姐回津一直由她在医院照顾着。人走后,到底该在哪搭灵棚成为一家人的难题。“最后还是在小弟家设的灵堂,我们父母走得早,小弟说他的家就是姐姐的家。”刘女士难过地说。至于最后为何为姐姐选了公墓,她表示,一是兄弟姐妹还是希望可以给大姐安个家,二是当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办理骨灰撒海这事,“总不能我们自己去海边,就随随便便地把姐姐的骨灰撒进海水里吧”。
对于刘女士一家的情况,华明天裕殡仪服务中心副总经理齐晨晖表示,工作中这样的尴尬时常遇到。“我们这个行业,不可能通过广告来宣传自己。如果不是赶上家里有这样的事,谁也不可能到这种地方来参观,所以如何让大众了解我们,的确是个难题。我们现在的客户基本上都是靠‘口碑相传’,有人来这里参加过葬礼,觉得不错,才有可能在自己亲人去世后,选择到这里办丧事。”齐晨晖说。
专家观点
文化学者、天津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谭汝为:
用生态葬取代陈规陋俗
“悼念亲人是人之常情,但在现代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应革除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陈规陋俗,使丧葬礼仪朝着文明、健康、环保的方向发展。”文化学者、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谭汝为说。
他认为,要让群众摒弃丧葬陋俗、做到文明祭奠,关键还需从转变观念入手。首先,民政等部门应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丧葬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转变为“厚养薄葬”的观念,倡导树葬、花葬、海葬等生态葬方式。例如,在丧葬和祭祀活动中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陋俗,既浪费了钱财,又污染了空气和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完全可以用呈献鲜花、播放鞭炮声录音、网上祭奠等文明且环保的形式取而代之。党员、干部更应有对生老病死科学理性的认识和更高觉悟,做绿色殡葬的带头人,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实行生态安葬,并鼓励党员、干部去世后捐献器官或遗体。大力宣传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曝光负面案例,努力营造有利于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
此外,民政、工商、物价、公安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殡葬执法队伍,加强对民间殡葬从业人员、殡葬用品市场的监管,对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的丧葬扰民行为及时进行整治,遏制不良殡葬行为。通过出台具体的奖罚措施,进行“奖优罚劣”,引导群众告别殡葬陋俗,做到文明勤俭办丧事。
相关链接
本市施行多项惠民措施推广“绿色安葬”
近年来,市民政部门为倡导和推行“绿色安葬”方式,出台了多项惠民政策。市殡葬事业管理处朱金方介绍,2014年,本市制定了《天津市实施骨灰撒海基本服务办法》,由市财政支付本市户籍逝者骨灰撒海的1000元费用。这意味着,本市户籍逝者骨灰撒海活动包括骨灰检疫、保险、保管、清理,以及随行两位家属租车、租船等费用全部减免,不再收费。
同时,本市积极推行节地环保生态安葬,鼓励市民选择造型精致、占地节约的小型墓。天津寝园推出了占地约为0.1平方米的小型墓穴,使用可降解骨灰台。小型墓不仅价格经济,更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实现了生态环保。据天津寝园业务科负责人周文滨介绍,去年寝园采用生态环保方式安葬115穴,占全年该园总安葬穴30%以上。永安公墓品牌负责人李千介绍,为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生态安葬,工作人员对位于墓区中心花园区域的生态墓地精心维护,并对参与生态安葬的丧属不收取任何费用。每场安葬活动,工作人员都会准备庄严的入葬仪式,充分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很多丧属在参加过安葬仪式之后都非常感动和欣慰,不少人表示自己百年之后也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入土为安”。
可以选择的“绿色安葬”方式
生态葬是指人的遗体火化后,通过“草坪葬”“花葬”“树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具有环保、节约土地资源和成本低廉等特点。目前,本市主要推行的“生态葬”方式包括海葬、树葬,以及使用可降解骨灰盒进行深埋的生态环保葬等。
海葬:逝者的骨灰连同鲜花花瓣缓缓撒向大海。人体焚烧后产生的骨灰,属无机物碳酸钙,并非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引起水质污染。
树葬:现代树葬是殡葬的一种新形式,就是人们以认养绿地的办法,植一些树木,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地面没有任何殡葬设施,而是以纪念树或自然石为标记。
此外,遗体捐献也是践行节地生态安葬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国家倡导殡葬改革工作的有力推手。为表达对捐献者的崇高敬意,给捐献者家属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缅怀纪念捐献者的场所,2004年,天津市红十字会、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元宝山庄陵园有限公司共同建成了占地近600平方米的蓟县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园,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捐献者纪念园之一。截至2016年3月,纪念碑上镌刻着795名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的名字,他们是倡导绿色殡葬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