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端午节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文化内涵丰富

08.06.2016  23:49

  新华社天津6月8日电(记者周润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6月9日迎来端午节。民俗专家表示,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文化内涵丰富。

  专栏作家、天津市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这个节日目前比较普遍的习俗活动是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叶和菖蒲,其中,吃粽子最为普遍。

  关于粽子的源起,人们普遍认为是为了追念屈原。由国庆介绍说,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爱国为民,被谗言所害投江自尽。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又害怕江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用竹壳、竹叶包好糯米投入江中喂鱼。由此风习相传,人们为缅怀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并且赛龙舟来纪念和传承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医药卫生和养生保健内容。由国庆介绍说,旧时过端午节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形成了插菖蒲、艾叶,喝雄黄酒,拴五色丝线等驱邪避疫的特殊习俗。此外,端午节吃的粽子也有养生保健功效,其中,糯米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粽子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据了解,时至今日,端午节在我国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完)

[责任编辑: 金鑫 ] [编辑: 金鑫 ]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