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大学校内巡视工作成效显现
校内巡视工作是加强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有效手段,是促进高校科学发展、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保障。
自2013年起,中国民航大学校党委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在校内开展巡视工作的构想。通过对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几所知名高校如何开展校内巡视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学校于2014年10月正式启动了校内巡视试点工作。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中国民航大学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国民航大学巡视工作暂行办法》。在认真总结2014年校内巡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5年形成了在全校范围开展巡视工作的总体要求。至今,学校已成立两个巡视组,对校内8个二级单位开展了巡视。
学校巡视组突出问题导向,按照规范的工作方式及程序,以校内二级单位(含校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校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巡视重点,聚焦二级单位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和学校决策部署等方面。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民航大学校内巡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相互学习提高,推动二级单位发展。 巡视工作是一次工作检查,也是一次工作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巡视组通过巡视发现问题,是对被巡视单位全方位的工作“体检”。巡视组在发现被巡视单位存在问题同时,也是对自己所在单位的工作提醒,举一反三,共同提高。
二是倾听基层声音,改进工作作风。 对二级单位进行巡视的过程,也是机关职能部门改进工作作风、了解基层单位情况和心声的过程。通过巡视,不仅促进了校内二级单位纪律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和作风建设的进一步改善,更加推动了学校党政部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建设。 巡视组在基本把握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状况的基础上,对“一把手”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关建议。校内巡视成为了抓紧抓好对学校“关键少数”管理、监督工作的有效抓手,使学校管理工作的各项责任职能层层落实,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