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务部门着力提升大运河水环境质量
6月23日国清市长调研大运河天津段综合保护工作以来,市水务局认真落实市领导指示要求,立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按照“整体谋划、统筹推进、点线结合”的思路,采取生态补水、水系连通、水质改善等综合措施,让水蓄起来、动起来、净起来,有效提升大运河水生态环境质量。
第一,实施生态补水,有力保障大运河生态水量,将水“蓄起来”。大运河天津段全长182.6公里,由北运河、南运河组成,生态水源由引滦水、引江水、上游雨洪水、本地雨沥水补充。一是组织实施南运河生态补水,利用静海区港团河补充引滦水源,截至目前补水量100万立方米,解决了静海段南运河水位较低、水量较少的问题,现状静海段南运河存蓄水量约150万立方米,达到了正常景观水位。二是组织实施北运河生态调水,协调北京市、河北省水利部门从上游向我市调水,截至目前调水量300万立方米,进一步保障生态景观和农业生产需求。三是组织实施引江生态补水,利用引江水源向南、北运河市区段和中心城区景观河道补水,截至目前补水量650万立方米,有效提升市区段水生态环境。去年至今,已累计向大运河沿线及我市南部地区调水3.84亿立方米,满足了大运河、团泊湿地等河道湿地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第二,实施水系连通,显著提升大运河生态景观,让水“动起来”。一是强化水系循环,海河三岔口明珠泵站24小时运转,加大大运河市区段和海河沿线水系循环力度,换水循环周期由7天缩短至3天;同时针对北运河市区段水位低的问题,组织规划设计人员进行实地踏勘和设计论证,准备实施水位抬高工程,进一步提升大运河市区段景观水位和水环境整体效果。二是实施北水南调,坚持科学规划、优化调度,将引滦水源导入武清区北运河,沿大运河沿线向南部地区调水,实现引滦向大运河全线生态调水,打造南北水系连通体系。三是推进区域渠系连通,推动沿河各区以大运河为轴,建设河道渠系连通网络,增强水体流动性,以局部区域小循环带动运河整体大循环,提升大运河景观效果。
第三,突出水质改善,持续改善大运河生态环境,使水“净起来”。一是实施生态修复,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推动建设武清区蒙村店、霍屯、三里浅等人工生态湿地工程,在大运河全线分段推进生态修复,积极打造生态护岸和人工浅滩,修复河流生物栖息地和水域、岸域生态系统,恢复大运河自然面貌。二是强化污染防治,坚持源头截污、严格管控,压实河长制属地责任,对大运河沿线全面落实截污治污措施,推动周边区域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三是净化运河水质,建设大黄堡湿地~北运河连通工程,利用湿地蓄水、净水,补给大运河生态水源;在汇入大运河的支流口和大运河周边滩地、洼地等区域,建设上游来水调蓄净化缓冲系统,增强水源涵养和水体净化功能,改善入河水质。目前,大运河市区段水质保持在Ⅱ类~Ⅲ类,武清、西青、静海区段水质保持在Ⅳ类~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