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滨海新区重点水污染源水质提升工作取得初步进展
深入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滨海新区重点
水污染源水质提升工作取得初步进展
滨海新区地处海河流域下游,境内自然河流与人工河道纵横交织,水系较为发达,海河、蓟运河、永定新河等河流均从滨海新区入海。近两年,滨海新区深入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加强流域治理力度。目前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明显增强,主干河道过流能力显著提高,河道水体黑臭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水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与提升。
一、加强工业污染源及污水处理厂监管,严打环境违法行为
滨海新区纳入国控、市控的污水重点工业污染源49个、污水处理厂17个,占全市近50%。为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强化铁腕治污,督促企业履行环保主体责任。特别是今年以来,针对存在问题的企业集中开展了“四个一批”行动,约谈企业33家,通报违法企业30家,对96起违法案件进行立案处罚,对180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决定书。今年已经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187人次,检查企业1443家次,征收排污费近8000万元。有力震慑了存在侥幸心理的企业,督促企业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在线自动监控设施等环保设施的运维管理,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近两个月市环保局监督性监测数据显示滨海新区污水处理厂达标率100%。
二、推动工业企业污染源深度治理,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滨海新区于2013年淘汰关闭了4家“十五小”企业。2014年又安排治理了26家直排工业企业,即符合工业污染物排放地标要求,但是未通入污水处理厂的企业。其中11家企业建管网通入污水处理厂,1家迁入工业园区,6家深度治理实现零排放,8家深度治理达到地标水功能区标准。通过深度治理,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环境。
三、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确保饮用水安全
滨海新区的饮用水源地位于宝坻区尔王庄水库,通过地下管网输入新区境内的5个自来水厂。新区加大了对水厂周边环境专项执法监察,定期监测水质,并加强了与公安部门常态化联合执法巡查,饮用水达标率100%。
一是做好饮用水水源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加强对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涉重金属企业、有毒有害化学品及危险品、石油类等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建立风险源名录,从源头控制隐患。
二是加强饮用水源周边油类和危险化学品运载、装卸和储存设施的监管,督促其完善防溢流、防渗漏、防污染措施,坚决杜绝威胁水质安全的一切违法行为,确保饮水安全。
三是加强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工作。每月对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全因子监测,及时有效地掌握饮用水源水质状况。
四、 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提升水环境
新区纳入海河流域和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治理类项目共16个,其中包括9个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项目,5个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个工业污染防治项目,项目建成将实现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1万吨/日。
截至目前,新区流域规划项目中7个项目已经完成,3个项目正在调试,4个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天津港保税区中水回用工程因区域规划调整,改为建管网通入开发区再生水厂,预计2015年5月完工。南港轻纺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再生水厂,因区域规划调整,现有企业污水量严重不足,不再建设,已经以新建成并已经调试运行的大港再生水厂(生产规模3万吨/日)作为替代。
五、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门及河流断面监管, 减少陆源污染
目前滨海新区对19个排海口、6个入海断面、22个清水河道行动监管口门、26个近岸海域断面、2个地表水国控断面、15个一级河流断面、3个入境断面、24个水功能区断面、14个区控河湖水库以及重点水污染源定期进行监测,及时分析地表水、河道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陆源污染。
实施清水河道行动以来,新区完成治理了30家工业源污染、32家规模化养殖场、37个入河排污口门,完成黑猪河、中心桥引河、十米河、青静黄等12条河道水环境治理;对汉沽老城区河东、河西两个片区合流制管网实施改造;完成湿地公园联通河工程、实施了贝壳堤湿地公园、生态公园工程。通过清水河道行动,恢复提高了河道排涝能力,实现了水清岸绿,为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色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