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试点初显成效 环卫作业如何走好市场化之路
河北区环卫作业市场化后引进的大型设备
管理员的对讲机兼具手机功能,方便沟通。
机扫组技能培训
先进的小型电动机扫车
实践操作培训
天津频道 家住天津市河北区的市民包红霞,在月纬路上开了家包子店,一晃5年了。月纬路是一条不起眼的小马路,非主干道路,按环卫作业术语讲,这是条三级道路,而环卫工人则只负责一二级道路,像月纬路这样的道路很少有环卫工人“光临”,过去这里卫生环境脏得要命,没人扫,没人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然而,自从河北区实行了环卫“物业”化,月纬路这样的道路一下子变得干净了,这让包红霞感到惊奇:“我家饭馆门前干净了,没有垃圾了,垃圾桶也配齐了,环卫人员‘光临’的也多了,来我们店的顾客也多了。”
像月纬路这样的变化,已经涵盖了所有河北区的三四级道路。从今年初开始,本市将河北区作为试点,试点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也就是将“扫马路”这一环卫作业市场化了,即政府花钱买服务,通过开标、评标等法定程序,引进了全国素有“物业扫马路”之称的深圳玉禾田环境事业发展公司,政府将钱给这家公司,由这家公司负责河北区的环卫作业。可喜的是,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河北区道路的环境卫生面貌就发生了明显的改观,受到了附近居民和单位的赞誉。那么环卫物业化究竟有什么好处?能给天津环境卫生带来什么变化?河北区的经验值得全市推广吗?记者围绕着这些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走访了相关部门。
环卫为何要推行市场化?
众所周知,环卫系统由于多年积累的体制机制等问题,存在不少弊端,河北区环卫局也不例外,存在的弊端已经严重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所以一定要进行改革,市场化也是必然的选择。
河北区环卫局存在哪些不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弊端呢?
据河北区环卫局党委书记王绍玲介绍:
首先,环卫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清。河北区共有29平方公里的面积需要清扫,全区335条道路,就分了好几家管。由区环卫局管理的为一二级道路,即主干道路,包括320万平方米的扫保、垃圾清运和公厕保洁;三四级道路和居民区分别由街道办事处管理;另外还有40多万平方米的快速路路面清扫工作。河北区下属10个街道办,由于各街道情况不一,管理没有统一标准,所以三四级道路的清扫标准不一样,经常会出现卫生死角,尤其是城郊接合部地带,因责任不清,致使垃圾遍地、杂草丛生,存在卫生死角、垃圾随意倾倒现象,这些地区环境卫生堪忧,老百姓很不满意,也是平时群众投诉反映最多的地区。
其次,环卫职责存在交叉、重复问题。环卫局本身职责也不清,一个工种却由几个部门同时管。比如垃圾的转运和收集,就是由扫道所和车队同时管理。同时管理的弊端很多,这无形中增加了不必要的环节,而衔接上又出现脱节。比如在垃圾转运过程中,设备损坏了、垃圾撒落了,容易造成垃圾的二次污染,其作业效果差、效率低;又比如清洁费的收取也存在职责交叉问题,扫道所和监察管理队都进行收费,这就分散了扫道的精力,若工作人员把精力放在收费上,就会使本应有的专业保洁工作受到影响。这样管干不分、职责不分,降低了作业效率。
再次,环卫人员老化问题严重。虽然多年来环卫系统成就了可贵的环卫精神,但多年来人员队伍自然更替没有跟上,河北区环卫局平均年龄接近50岁。
最后,管理机制上有缺陷,存在大锅饭问题。干好干坏一样,干与不干一样,不愿到艰苦的岗位上去,一线缺员,二线超员。工作精神弱化,内部缺乏竞争机制。
再有就是设备投入不足。多年来财政紧张,设备老化,区环卫局仅有5部机扫车,只有1部能干活,且维修费用日益增加。
种种这些,已经严重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群众对现有状况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