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津治病的河北女孩遗嘱退善款 父亲奔走谢恩人
天津北方网讯: 近日,曾带女儿来津就医的河北邢台人王志勇,在女儿离世3个月后,奔走于河北与天津,终于完成了女儿的遗愿:把治病剩下的15.4万元社会捐款全部归还给了捐赠者。
2014年春节刚过,河北省邢台市19岁的女孩王倩倩被确诊患上白血病。巨额治疗费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全家仅靠父亲每日打工30元工资维持生计。王倩倩辗转天津等地求医期间,得到了津城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临终时,她感激社会的关爱,嘱咐父亲一定要把剩余善款归还给那些好心人。
爱心让苦难变渺小
媒体记者赵艳生:虽然王倩倩这样的患者的故事并不少见,但我还是再一次被感动了。王倩倩困厄之时,社会公众用无私捐助帮助她与病魔抗争,让我看到了在平凡、平淡的社会表象之下,潜藏着的巨大的爱心热流。王倩倩让父亲退还剩余善款,是他们对社会爱的回应和传递。
大学生翟娜娜:半年前我曾经给王倩倩捐过200元钱,前几天当我收到王志勇退回来的钱时,我被这对父女的行为深深震撼。我觉得他们不仅是爱的接受者,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传递爱、感恩和承诺,他们的行为让我坚信爱的力量可以让人生苦难变得渺小。
专款专用彰显诚信
网友“含苞待放”:巨额的医疗费让王倩倩的家庭陷入困境,毫无疑问,这个家庭需要钱。但是王倩倩临终时要求退回剩余善款,她的父亲坚持完成女儿的遗愿,这彰显了这对父女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
滨海新区慈善协会张辉林:爱心人士捐款的目的是帮助王倩倩治病,将剩余善款退还,不仅体现了这对父女的感恩和诚信,还体现了他们对于捐款人意愿的尊重。他们的行为一定能打动、激励更多人加入慈善行列。
善款应有二次分配
社会学家陈适宜:当今各种民间募捐和求助的信息时常可见,但大家所捐出的善款是怎么花的?是否有剩余?剩余部分如何处置?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我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善款二次分配机制,把善款最大化地释放出来,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律师王亮:民间募捐是对社会有组织募捐的有益补充,但目前民间募捐主要是自发行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急需建立起阳光监管和二次分配制度,来保护民间慈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捐助者更放心,让受捐者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