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农机化工作亮点纷呈 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17.04.2015  14:00
      去年海城市农业机械化工作亮点纷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新型农业服务组织发展,为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连年增收以及保持农村社会繁荣稳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农机装备实力显着增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到2014年末,农机总值达7亿元,比2010年增加1亿元,增长14%;农机总动力达63.6万千瓦,比2010年增加9.5万千瓦,增长17%。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5%,比2010年的65.2%增加了16.3个百分点,标志着我市农业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其中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95%,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截至2014年末,拖拉机保有量达到8880台,比2010年增长17%;机引农具13675台,比2010年增长20%。各类联合收割机699台,比2010年增加484台。

  农业机械作用愈加突出,作业水平提高显着。到2014年末,全市机耕整地面积132.1万亩,机耕水平98%,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机械播种119万亩,机械播种水平89%,比2010年提高10.7个百分点。机械收获75万亩,机械收获水平56%,比2010年提高33.6个百分点。

  农机市场销售再创佳绩,服务平台作用明显。“十二五”期间,农机大市场销售各类农机产品5.4万台,年销售额达到7亿元,年税收1000万元左右。现从业人员400人,在全国农机专业化市场排列前十名,省内排列第二名。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良好,市场效能得到认可。目前,在市农机局注册备案的农机专业合作社68个,农机大户652户。其中,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12家,其中鞍山市“星级农机合作社”7家。全市农机合作社拖拉机保有量453台,配套农具679台套,水稻插秧机146台,玉米收获机46台,水稻收割机63台。全市农机合作社年作业面积45万亩,占我市可机械化作业面积的35%。服务农户数量2.2万户,年作业纯收入达1100万元,入社社员年增收1万元左右。农机合作社参与我市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土地托管面积36万亩,农机合作社已成为我市粮食生产的主力。

  农机技术推广成效显着,科技水平得到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年均引进与推广各类农机具1200台套,每年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5项以上,完成精量播种80万亩,机械深施化肥100万亩,秸秆及根茬还田60万亩,完成联合整地复式作业80万亩,旋耕灭茬作业45.5万亩,机械植保102万亩,累计获得增收节支效益达1.5亿元。

  农机安全监理扎实有效,事故隐患得到遏制。在农机安全管理方面,通过隐患治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抓手,扎实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确保了我市保持较大以上农机事故为零。2011年,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12年,农机监理所又被评为“全国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窗口单位”。

  农机质量监管规范严格,农民利益得到保护。2014年正式组建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站,结合农机质量打假和农机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利用春季生产时机,开展了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整治行动,坚决维护农机户合法权益。及时受理农机投诉案件。截至目前,共受理农机投诉案件15起,结案率100%,及时并较好地解决了农机用户的诉求,保护了农机户的合法权益。(赵云龙 冉凤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