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隧道绕开大沽船坞 项目负责人谈幕后故事
天津北方网讯: 连接于家堡和东西沽的中央大道海河隧道自2015年1月全线通行以来,沟通了海河南北两岸,日均车辆通行量为1.8万辆,大大缓解了这一区域的交通压力。记者了解,海河隧道六年的施工建设,突破了多个技术难点,是滨海新区创新发展的见证。
弃桥梁建隧道
几年前,随着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各功能区整体水平的提高,滨海新区需要建设一条缩短滨海新区内部各大核心区通勤时间的中央大道。沟通中心商务区海河南北两岸的通道,是中央大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个通道选择修建桥梁还是隧道,凝结了设计施工者的智慧。
海河隧道项目负责人隋洪瑞告诉记者,桥梁和隧道是跨越江河、海峡的两种基本方式。虽然隧道的施工难度强于桥梁,但是根据滨海新区的实际情况,最终还是选定建设海河隧道。首先,从对航道影响的角度看,隧道明显优于桥梁,隧道不侵占水路航道的净空,不影响海河航运,不干扰任何航务设施和航务的指挥联系。其次,隧道是全天候的运营通道,不受大风、暴雨、大雪、大雾和严重冰冻等影响,有稳定的通行能力。此外,考虑于家堡金融区的城市发展,中央大道主干道为中心商务区的南北中轴线位置,同时考虑与地下停车场、地铁等重要交通方式的沟通,隧道具有桥梁不可比的优势。
绕开文物遗址
在设计海河隧道通行线路时,考虑到大沽船坞位于这个片区,起初设计规划了过海河的两个控制线位,分别为东线位和西线位。其中,东线位是于家堡中心商务区中轴线线位,该线位穿过大沽船坞;西线位则完全躲开大沽船坞。
大沽船坞(天津市船厂)的前身是1880年李鸿章在华北设立的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在天津近代史和中国造船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塘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距今有120余年的历史。
隋洪瑞介绍,起初规划的东线位设计符合于家堡中心商务区、东西沽地区发展规划,路网布局合理,隧道线形舒畅,视距好,过河沉管段曲线半径大,施工风险小、养护方便。但这个线位穿越大沽船坞,不利于文物的保护。综合考虑,最终决定采取西线位设计施工。
沟通南北两岸
2015年1月,海河隧道高质量竣工,并全线通车,成为沟通海河南北两岸的重要通道。海河隧道还获得了2015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天津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国家及天津市建筑行业大奖。
隧道全线通行以来,隧道管理中心严把养护管理安全关,通过智能化管理,采取人防、技防等防范措施,确保隧道质量安全零事故。记者了解,隧道开通以来日均车流量为1.8万辆,隧道的开通不仅缓解了滨海新区特别是中心商务区的交通压力,而且带动于家堡区域汇集人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